龙涎香
龙涎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从抹香鲸消化系统所产生。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类似异丙醇的气味);虽然现在它已经大部分为化学合成物取代,龙涎香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
简介
名称:龙涎香
类别:理气药
拼音:LONGXIANXIANG
拉丁:Ambergris
别名:龙腹香
药用部位:肠内分泌物
药材性状:呈不透明的蜡状胶块。色黑褐如琥珀,有时有五彩斑纹。质脆而轻,嚼之如蜡,能粘齿。气微腥,味带甘酸。
产地:分布各大洋
采收加工:捕获杀死后,收集其肠中分泌物。干燥。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用于咳喘气逆,气结?积,心腹疼痛,淋病。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6g。
化学成分
约含25%龙涎香醇。灰分中主要含氧化钙6.21%、氧化镁9.88%、五氧化二磷4.65%、二氧化硅6.02%。
现代化学实验表明,龙涎香是一些聚萜烯衍生物的集合体,它们大多有诱人的香味,具有环状的分子结构。由于人类对各种香味的特殊爱好,香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早在 19 世纪,化学家就测定了大部分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从天然香精油中分离出香叶醇、芳樟醇、茴脑、檀香醇、龙脑等,并进行了工业生产。从苯环衍生出的人工合成香料,如苯甲酸、乙酸苯甲酯、苯乙醛等也开始生产。 1920 年,瑞士化学家发现麝香和香猫酮的分子结构,接着美国科学家又发明了合成大环酯的方法,合成了人工麝香。现在,龙涎香中的各种成分均能人工合成,但却不能完全代替大海赠与人类的龙涎香,因为目前人类的技术还达不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特别是天然龙涎香中的龙涎甾,加入香水中后会在皮肤上生成一层薄膜,能使香味经久不散。
现代分析化学指出,龙涎香是由衍生的聚萜烯类物质构成的,这是一种类似于橡胶的物质。其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不少的花的香味以及树脂的清香正是由于其含有萜烯化合物而形成的)。龙涎香呈蜡状,生成于抹香鲸的肠道中。众所周知,抹香鲸的基本食物是枪鲗鱼类。在消化的过程中枪鲗鱼的尖嘴会扎伤它们的肠道,而肠道中分泌的龙涎香物质正是医治其伤口的良药。龙涎香从鲸的肠道中慢慢穿过排入海里或者是在鲸死后其尸体腐烂而掉落水中。
性味
甘酸,气腥。
①《药性考》:“味甘,气腥,性涩。”
②《纲目拾遗》:“气腥,味微酸咸,无毒。”
功用
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治咳喘气逆,气结症积,心腹疼痛,淋病。
①范咸《台湾府志》:"止心痛,助精气。"
②《纲目拾遗》:"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症结,消气结,逐劳虫。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
③《药材学》:"治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发现历史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是古代中国。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当地的一些官员,收购后当着宝物贡献给皇上,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宝物,请教宫中的“化学家”炼丹术士,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 也有人说,在殷商和周代,人们已将龙涎、麝香与植物香料混合后做成香囊,挂在床头或身上。
一说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香料,除植物香料如肉桂、檀香、安息香等之外,就有龙涎。古希伯莱妇女还把龙涎、肉桂和安息香浸在油脂中做成一种香油脂,涂在身上使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个个自然之谜被揭开,大家认为龙涎香是“龙”的口水的说法不科学,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想:有人认为它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有的说是海岛上和鸟粪飘入水中,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而成的;有的说这是蜂蜡,在海水中经过漫长的漂浮生成;还有的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真菌。龙涎香也激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兴趣,经过不断的研究,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海洋动物肠道分泌物,至于是什么动物分泌的,一直没有弄清楚。
真正发现龙涎香秘密的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岛的渔民。这个岛屿上的渔民主要以捕抹香鲸为生。 龙涎香其实是抹香鲸的排泄物,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头部约占体长的l/3,呈圆桶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它的头部之大,任何生物都没法比!有一次,一位老渔民在剖开一条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了一块龙涎香。当时,渔民们认为这是它从海面吞食的,并没有当着一回事。但这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进行深入的研究,终于解开了龙涎香之谜。原来,大乌贼和章鱼口中有坚韧的角质颚和舌齿,很不容易消化,当抹香鲸吞食大型软体动物后,颚和舌齿在胃肠内积聚,刺激了肠道,肠道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蜡状物,将食物的残核包起来,慢慢地就形成了龙涎香。科学家曾在一头 18 米长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发现了肠液与异物的凝结块,认为这是龙涎香的开端。科学家们认为,有的抹香鲸会将凝结物呕吐出来,有的会从肠道排出体外,仅有少部分抹香鲸将龙涎香留在体内。
排入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它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才能成为龙涎香中的上品。 从被打死的抹香鲸的肠道中取出的龙涎香是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它必须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几十年(龙涎香比水轻,不会下沉)才会获得高昂的身份,有的龙涎香块在海水中浸泡长达百年以上。身价最高的是白色的龙涎香;价值最低的是褐色的,它在海水中只浸泡了十来年。
自古以来,龙涎香就作为高级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将收购来的龙涎香分级后,磨成极细的粉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 5% 浓度的龙涎香溶液,用于配制香水,或作为定香剂使用。所以,龙涎香的价格昂贵,差不多与黄金等价。1912年12月3日,一家挪威捕鲸公司在澳大利亚水域里捕到一头抹香鲸,从它的肠子里获得一块455千克重的龙涎香,并以23000英镑的巨价出售。1955 年,一位新西兰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重 7Kg 的灰色龙涎香,卖了 2.6 万美元,如果捡到白色的龙涎香,更是无价之宝。 但是,要识别龙涎香,必须具备相关的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有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经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药名传说
欧洲人传统上把龙涎香叫做“琥珀香”。中世纪时,可能是阿拉伯人开始用琥珀来指代波罗的海沿岸产的一种古松汁液的凝固物。这种东西罗马人叫做“撒克”,法国人叫做“黄色的香料”,英国人干脆就叫做“琥珀”。这就是为什么英国人要借用法语“灰色琥珀”来指鲸鱼身上产的“龙涎香”了。尽管起源不同,而且“龙涎香”和“琥珀”香味浓度也不一样,但二者都有共同之处:都出自沿海,都可磨成粉用作食品香料;又因为都是透明物,所以可以当作珠宝。
西方人都认为龙涎香是鲸鱼的粪便或者精液。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看法多种多样:他们认为龙涎香是一种凝固的海浪花,或者是从深海泉水中喷出来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海洋沉淀物,抑或是生长在海床上的一种菌类,就像生长在树根部的蘑菇、块菌一样。
早期的中国商人对于这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说的产自西方的龙涎香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当这些龙在石头上休息时,唾液就会漂浮到水上,然后聚集在一起变干凝固,渔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就是这种非常昂贵的东西了。还有人断定,当一群巨龙睡觉的时候,会有乌云聚在它们头顶上空,在巨龙熟睡的几周或几个月里一动不动。乌云散去的时候就表明巨龙已经离开,这时渔民们就可以上前采集了。由于采集龙涎香非常危险,所以中国人宁愿花高价从波斯商人和后来的葡萄牙商人手中购买。作为一种稀罕的奢侈品,偶尔会有远方的国度进贡,其价值和同等重量的黄金等值。王室朝臣常把它当成装饰穿在身上,而富家们还会在煮茶时往水中喷洒龙涎香粉。它也是一种薰香,在节日庆典上使用。龙涎香的燥热程度属于二级。正因为这样,中国人认为它对心脏、大脑、胃有好处,还说“能增强(男人的)性功能”。
抹香鲸简介
抹香鲸又名:真甲鲸、巨头鲸。为齿鲸类中最大的一种。一般体长14米左右,最大者可达23米。雌雄个体差异大,雌者仅雄者之半。头部庞大,约占体长1/4以上。额部钝圆形,比细长的下腭甚为突出。仅下颌具牙齿。头顶左方具一喷水孔。眼位于口角的后方。外耳孔极小。体形前粗后细。鳍肢较小,宽而圆,无背鳍,但具少数肉峰,尾鳍较宽。体背暗黑色,体侧略淡,腹面银灰或白色。以深海产的乌贼为主要食物,亦吃多种小鱼。
主要活动于热带、更热带的温暖海洋中;营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布遍及各大洋。中国东海、南海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