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部位 第一侧线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胸部  足少阴肾经(距胸正中线二寸) 足阳明胃经(距胸正中线四寸) 足太阴脾经(距胸正中线六寸)
腹部 足少阴肾经(距腹正中线半寸) 足阳明胃经(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太阴脾经(距 腹正中线四寸)足厥阴肝经从少腹斜向上到胁
肩胛部  手三阳经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正中线一寸半) 

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正中线三、寸)

腋部  手三阴经 
胁、侧腹部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内  侧 外  侧
太阴经(肺) 阳明经(大肠
厥阴经(心包 少阳经(三焦
少阴经(心) 太阳经(小肠
 太阴经(脾) 阳明经(胃)
厥阴经(肝) 少阳经(胆)
后   少阴经(肾) 太阳径(膀胱

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踝八寸处交叉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中医基础/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中医基础/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