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
乳核又称“乳痰”,“乳栗”等,多发于生育年龄而体质虚弱者,由肝郁脾虚,痰浊凝结所致。
若单纯是乳房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纤维腺瘤)称为乳核,而类似于乳房结核性病变的则称为乳发。结核初起时,多生在一侧乳房的偏上方,一个或多个,质硬,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触之不痛,数月后,肿块增大,皮色微红,慢性质软,是已化脓,溃破后常成瘘管,脓液清稀,并杂有败絮样物,疮口腐肉不脱,患侧腋窝常有肿大之结块。该病是妇女乳房的一类慢性炎症。
目录
病因
西医病因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的高低不一,以致对敏感性高的局部组织易患本病,另外由于局部解剖,生理特性的差异,致使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才得病,说明以上两种原因是协同作用的。
3.饮食因素: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使之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中医病因认识
1.本病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肝气郁结,气痰滞结于乳络,演变为核,多见于冲任不调,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
2.或因肝肾俱虚,房劳过度,肝肾虚怯,精气不能濡养肝木,致使肝虚血燥,加之脾土运化失职,气郁痰滞,结为乳中结核,多见于中、老年的男女患者;
3.或因气滞痰凝,易动忿怒,气郁湿滞,日久不解,聚积不散,发为乳核,多见于情绪容易激动的患者。
预防
1.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 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
3.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4.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注意事项
定期乳房自检,注意保护乳房,戴合适的乳罩。
常见症状
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数有月经不规则,经量少,经期缺乏规律性,月经来潮前出现疼痛,多以双侧发病,常以一侧为重。轻者有胀痛、刺痛,严重者如刀割样痛,等到月经来潮后,胀痛可减轻或消失。临床检查患者的乳房内无明显的肿块但似有局部组织肥厚,呈“疙瘩”样,或可有小结节等。如进一步发展到乳腺重度增生时,疼痛已不是主要的症状,这时小叶内末梢导管明显扩张成为小囊肿,囊内充满液体。临床检查能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及多个结节,也可出现乳头溢液,一般为草黄色或棕褐色。
临床检查
1.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涂片中可见成堆导管上皮细胞,散在或成群的成纤维细胞,背景见黏液,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2.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下列情况:
①患者年龄较大,或同侧腋下有肿大淋巴结;
②乳腺特殊检查疑有恶性可能者;
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④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异形细胞或有可疑癌细胞者。
3.钼靶X线片:X线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其密度高于乳腺腺体,少数病人可见钙化,多为颗粒柱状,树枝状,细砂状,如果为大颗粒状或大块状钙化,则具有诊断意义。
4.B超检查:声像示肿瘤为圆形,椭圆形,实质性,边界清楚,内部为均质的弱光点,后壁线完整,有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
5.液晶热图:肿瘤为低温图像或正常热图像,皮肤血管无异常。
6.红外线透照: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透光度基本一致,瘤体较大,边界清晰,周围没有血管改变的暗影。
诊断鉴别
1.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年龄组,且多为两侧乳内可触及结节或肿块,肿块大小及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常有触痛,偶见乳头溢液。
2.乳腺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组,为无痛性单个肿块,肿块边缘不整,境界不清,常见腋窝淋巴结肿大和变硬,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找到癌细胞。
并发症
乳房硬化,乳腺刺痛。
治疗
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1.肝气郁结型
证候:乳房胀痛,乳房内的肿块质硬,界限清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推之可移,其消长与喜怒、月经来潮等有关,舌苔薄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青皮、陈皮,甘草,海藻、瓜蒌、昆布、金银花、连翘,山甲珠、郁金,香附。水煎服,每日1剂。
2.肝肾阴虚型
证候:乳房内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可动,伴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消痰散结。
方药:熟地黄、山茱萸、丹皮、麦冬、山楂,山药、茯苓,山慈菇。水煎服,每日1剂。
3.心脾两虚型
证候:乳房内可扪及卵圆形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推之活动,边界清楚,肤色如常,无痛感,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脉细弱。
治则:健脾养心,益气散结。
方药:党参、炒白术、酸枣仁、当归,茯苓,黄芪,木香、昆布、海藻。水煎服,每日1剂。
4.肝肾不足型
证候:乳房内可扪及肿块,时有隐痛或不痛,伴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则:调理冲任。
方药:醋柴胡、炒白芍、当归、黄柏,仙茅、知母,淫羊藿、熟地黄、肉从蓉。水煎服,每日1剂。
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1.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2.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食品等。
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