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楂1.png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的成熟果实。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证,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等。

药性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临床应用

1.饮食积滞证。本品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凡肉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应用。如《简便方》即以单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莱菔子神曲等,可加强消食化积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气消滞,治积滞脘腹胀痛,如匀气散(《证治准绳》)。

2.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治泻痢腹痛,可单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医钞类编》)方;亦可配木香、槟榔等同用。治疝气痛,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滞胸胁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若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朱丹溪经验方即单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岳全书》)。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炮制

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鉴别

山楂2.png

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各家论述

1.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2.《本草经疏》:山楂,《本经》云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瘀血,则气非冷矣。有积滞则成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蓄于太阴部分则为儿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本经》误为冷,故有洗疮痒之用。

3.《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若伤寒为重症,仲景于宿滞不化者,但用大、小承气,一百一十三方中并不用山楂,以其性缓不可为肩弘任大之品。核有功力,不可去也。

4.《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5.《纲目》: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着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桠间有刺。三月开五出小白花,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头,九月乃熟。其核状如牵牛子,黑色,甚坚;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按《物类相感志》言,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盖可推矣。......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6.《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7.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8.《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痒。

9.《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10.《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11.《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12.《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13.《本草蒙筌》:行结气,疗症疝。

14.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1

5.《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16.《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附方

①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③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⑤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纲目》)

⑦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⑧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别名

朹、粱梅(《尔雅》),朹子(《尔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经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实(《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图经》),赤枣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百一选方》),山里果子(《履巉岩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医得效方》),映山红果(《救荒本草》),海红(《品汇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国树木分类学》),酸查(《山东中药》)。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的成熟果实。

出处

神农本草经集注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山楂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山楂》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