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目录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
1.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年迈、医学原因不能行手术治疗及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原则上病灶应<6cm,临床上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地转移者。大的病灶应慎用或配合常规放射治疗及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2.中心型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通常不单独使用,可作为和常规放射治疗和(或)化疗配合的肺癌综合治疗手段。
3.肺转移癌
各种肿瘤的肺内转移灶均可考虑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配合化疗的综合治疗。
4.纵隔肿瘤
胸腺瘤,转移性肿瘤、肿大淋巴结,包括术后残留、复发病变等,可酌情单独应用或配合常规放射治疗、化疗综合治疗。
5.肝癌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肝内病灶最好不超过3个,无散在卫星小病灶,无
名称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1.大量胸水、腹水、恶病质、并发严重感染,预计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利益的,可考虑列为禁忌。
2.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除外)、腹腔内肿瘤与肠管有粘连等,这些肿瘤治疗应慎重,易造成正常腔道器官的放射损伤,如穿孔、溃疡、狭窄和出血等,故不建议使用单次大剂量、低分割放射治疗疗法,可以使用立体定向技术,做常规分割,超分割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准备
1.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交待注意事项,以获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全身检查 治疗前要全面进行检查。
方法
1.体位固定
保证摆位精确、重复性好。根据不同医院的设备情况,可以采用负压真空袋、胸部固定网,或二者联合使用固定。
2.CT定位扫描
CT扫描最好采用3~5mm层厚,扫描范围要足够长,包括入射线和出射线所涉及的区域。胸部肿瘤的定位扫描最好包括整个肺部以便正确地计算V20、V30等数值。CT扫描时患者应保持平稳的呼吸,或用呼吸门控、主动呼吸控制器、腹部加压等,要和治疗时保持一致。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可采用静脉及胃肠造影。
3.靶区确定
CT扫描的图像通过网络、磁带、磁盘、扫描仪等传送到治疗计划工作站,最好是数字图像传送,通过扫描仪的图像获取会影响图像质量,影响靶区的确定。靶区勾画准确性是实现精确治疗的最重要步骤。
4.计划设计
争取以90%等剂量线完全包绕靶区。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评价计划的优劣。采用体部γ刀治疗肿瘤较大或形状不规则时,须采用多靶点照射。多靶点计划复杂,在计划时要注意均匀布点,将不同大小准直器进行位置和权重的合理组合。
5.处方剂量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根治手段单独应用时处方剂量参考如下:<3cm且位于肺、肝内小病灶,可给予较大剂量3~15Gy/次,45~56Gy/3~7次;中等大小病灶(3~6cm),通常剂量4~8Gy/次,48~60Gy/6~15次;体积较大的病灶(>6cm),单次剂量 3~6Gy/次,48~60Gy/9~15次,疗中可采用缩野技术。对于邻近脊髓、食管、主气管、心脏等要害器官的小病灶,单次剂量也不能太大,3~6Gy/次为宜。剂量归一,采用加速器治疗的可酌情采用90%~95%等剂量线、射野等中心处等等,采用体部γ刀治疗时剂量归一在50%等剂量线。常规放射治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应根据LQ公式计算出治疗方案中肿瘤应达到的总生物效应(TE),并根据肿瘤部位、类型,计算出单次剂量和治疗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采用连续照射和隔日照射的方法。
注意事项
1.观察和随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低分次,大剂量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有些病灶在放射治疗后可观察到缩小,有些病灶需要观察1~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见到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效应。
2.呼吸运动使靶区的移动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3.了解肿瘤和重要器官受照体积和最大受照剂量。控制脊髓和心脏剂量在可接受的水平,建议对胸部病灶治疗采用全肺V20来评价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