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蒺藜.jpg

刺蒺藜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其性微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具有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的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胸胁胀痛,乳闭胀痛,风热上攻,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等病症。

药性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临床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抑肝阳之功。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平肝潜阳药同用。

2.胸胁胀痛,乳闭胀痛。本品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尚入血分而活血。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药同用。若治肝郁乳汁不通,乳房作痛,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通经下乳药配伍应用。

3.风热上攻,目赤翳障。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要药。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同用,如白蒺藜散(《张氏医通》)。

4.风疹瘙痒,白癜风。本品辛散苦泄,轻扬疏散,又有祛风止痒之功。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若治血虚风盛,瘙痒难忍者,应与当归何首乌防风等养血祛风药同用。《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炮制

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

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雷公炮炙论》:"凡使蒺藜,拣净,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

鉴别

蒺藜鉴别.jpg

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

②《本草正》:"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解毒,白者良。"

③《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

④《植物名实图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⑤《本草便读》:"白蒺藜,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故能治风痹目疾,乳痈积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为用,无补药之功也。"

附方

1.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2.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3.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4.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5.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6.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7.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8.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9.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10.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11.治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

12.治牙齿动摇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御药院方》)

别名

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来源

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全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除去杂质。炒黄或盐炙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刺蒺藜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刺蒺藜》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