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or idiopathic thrombocythemia)属于骨髓增生疾病中的一种。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且有功能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临床有自发出血倾向及或有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有脾大。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又称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  

治疗

1.骨髓抑制药:血小板在1000×109/L以上,羟基白消安苯丁酸氮芥均有一定搭理疗效,约需3~4周或更长时间不问以获得缓解。血小板再度增多时可重复用药 2.干扰素α: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有效,但停药后会复发好转。

3.血小板单采术: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改善症状打发,常用语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十分患者、分娩前、并且手术前准备主要以及当骨髓抑制性德技药物不能药品奏效时。

4.抗凝和溶栓治疗多说:若已有血栓形成,可用纤溶激活剂阿司匹林等有对抗血小板自发凝集化验作用,可用以防止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也是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出血机理是由于血小板量虽多,但有功能缺陷,如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释放功能异常、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等;部分病人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Ⅷ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引起;由于本病大部分发生在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血管退行性改变,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远端梗塞,梗塞区破溃出血。

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强烈的聚集及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血栓。

晚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肝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每年发病率为0.1/10万人口。中数发病年龄60岁(范围2~90岁),好发于50~70岁。女︰男=1.3︰1。起病缓慢。约有20%的病人,尤其年轻患者,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血小板增多及脾大进一步检查而确诊。1/3的病人就诊时表现功能性或者血管舒缩性症状包括血管性头痛、头昏、视觉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80%病人可表现有原因不明的出血及血栓形成而就诊。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齿龈出血、血尿呼吸道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有时可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偶有脑出血,引起死亡。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国外报告血栓形成较国内多见。国内统计30%有动脉静脉血栓形成静脉以脾、肠系膜下肢静脉为血栓好发部位。下肢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感、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间歇性跛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可致呕吐腹痛。肺、肾、肾上腺或脑内如发生栓塞可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可成为致死的原因。脾大见于80%以上的病例,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之间,最高可达20000×109/L。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但有巨大型、小型及畸形,常聚集成堆,偶尔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0~30)×109/L,偶尔可达到(40~50)×109/L,一般不超过5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因失血少数病人可致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多染性、嗜碱性点彩及豪-胶小体。

(二)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生尤为显著,原始及幼稚巨核增多,有大量血小板聚集成堆。

(三)出、凝血试验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良。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肾上腺素和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或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四)血尿酸、乳酸脱氢酶血清酸性磷酸酶均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也增高。部分病人因血小板破坏,大量钾离子释放到血中,引起假性高血钾症。

(五)其他 染色体检查部分病人有2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2l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大小不一的变异。骨髓祖细胞培养有自发的巨核细胞或红细胞克隆形成。  

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应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区别,后者见于联系慢性不懂炎症性疾病、急性感染并且恢复期、态度大量出血后、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脾切除时间后及肾上腺药物好运反应等。继发性由于患者血小板仅轻至中度增多,血小板功能他们正常,如能去除病因评论,可短期内恢复姐妹。尚与沟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他急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相鉴别。凡临床不懂表现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符合,血小板大于1000×109,又能除外前述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其他经验骨髓增生性疾病者,即可诊断责任本病。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生性疾病,皆可伴有血小板增多。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增多为突出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粒细胞系列为主,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幼稚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降低,染色体检查可见到Ph染色体。骨髓纤维化的病人外周血中有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大小不等及见到泪滴样红细胞增多,骨髓大多干抽,骨髓活检有纤维化的表现。

(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见于脾切除后、脾萎缩、急或慢性失血、外伤及手术后。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坏死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分娩、肾上腺素等药物反应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骨髓细胞培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可与继发性区别。  

病程与预后

根据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数病例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10~15年。约25%病人可转为骨髓纤维化,部分病例可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要脏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为本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