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底癌的治疗

除T1口底癌可采用放疗外,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原发癌的处理

鉴于口底癌易早期侵及下颌舌侧牙龈及骨板,故在切除口底原发癌时,常需一同行下颌骨牙槽突或方块状切除术。较晚期的病例还应连同口底肌群及舌下腺一并去除。舌腹受侵者还应包括舌体部分切除术。晚期口底癌下颌骨明显被侵犯者,应作下颌体部分及口底全切除术。

口底切除后原则上应同期修复口底缺损,以保证消灭创面和保证舌的运动。除极小病灶切除后可将舌侧缘与龈颊黏膜直接缝合外,均应采用组织移植以修复口底。缺损限于前口底时可采用蒂在前的两侧颊黏膜瓣(图1),或鼻唇沟皮瓣,或颈前舌形颈阔肌皮瓣转移以整复之。晚期病例术后的较大型缺损还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损,此时可选择前臂或其他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伴下颌骨缺损时,可以不锈钢针维持缺隙,也可同期行骨肌皮瓣整复复合组织缺损。

转移癌的处理

口底癌的颈淋巴转移率较高,与舌癌相似,在40%左右,国外报告高达70%。一般应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早期的前口底癌可行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原发于后口底者较易侵及颈深淋巴结群,故应行根治性颈清术。晚期口底癌应考虑双侧颈清术,如为NO亦可选用功能性颈清术。

口底癌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口底癌早期就可浸润舌下腺、口底肌肉及下颌舌侧牙龈及骨板,因此切除口底癌时必须同时行下颌骨齿槽突方块切除或同时切除舌侧骨板。较晚期的病例还应连同口底肌群及舌下腺一并去除。舌腹受累者还应包括舌体部分切除。晚期口底癌下颌骨明显被侵犯者,应作下颌体部分及口底全切除术。

口底癌切除术后的口底缺损原则上应同期修复,以保证消灭创面和恢复舌的运动。早期小的癌灶切除后可将舌侧缘与龈颊黏膜直接缝合,但多数口底癌切除后都要采用组织移植修复。缺损限于前口底者可采用蒂在前的两侧颊黏膜瓣或鼻唇沟皮瓣转移整复。晚期病例术后的较大型缺损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损,此时可选择前臂或其他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或胸大肌肌皮瓣整复。

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一般应考虑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中、晚期口底癌应同期做根治性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应注意保留颈外静脉

放射治疗

早期口底癌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中、晚期口底癌则用放射治疗加手术、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

(1)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差或伴有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者。

②局部有严重坏死感染出血者。

③局部肿瘤广泛外侵并伴有气道梗阻者。

(2)准备

①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交待注意事项,以获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②术前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日3次,口腔感染严重,应延期治疗。

③常规检查血象,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④术晨应禁食,有假牙应取出,插鼻饲管。

⑤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

(3)方法

①放射线选择 原发灶放射治疗常选用高能X射线、60Co γ射线。

②照射范围 包括口底病变区及引流区淋巴结。

剂量

A.体外放射治疗加组织间插植治疗:适用于肿瘤病灶局限于口底未累及舌腹面者,先体外照射DT 40~50Gy/4~5周,休息2周后行组织间插植治疗。

B.术前放射治疗:对口底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术前照射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肿瘤量DT 45~55Gy,然后行外科手术。也可以先手术,术后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参照本节“舌癌的放射治疗”)。

C.单纯体外放射治疗:适用于原发病灶范围广泛或伴颈淋巴结转移及因内科疾患不宜手术者,可行单纯体外放射治疗,剂量65~80Gy/7~8周。

(4)注意事项

①治疗期间要补液抗炎及止痛治疗。

②治疗后仍需继续观察,清洁口腔,直至创口全部愈合,鼓励多进食。

③做好出院指导。指导自我检查的知识及说明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我们采取中医药标本治疗方式,辨证论治,发挥祖传秘方特点,有明显疼痛者,一般即日见效。一般西医采取手术和放射治疗,但往往容易复发,建议手术放射治疗后,采用中医手段综合治疗

概述

口底为一半月形解剖区,位于下颌骨体内侧,并与舌腹、舌系带毗邻。口底粘膜覆盖下颌骨肌及舌骨舌肌上面,后部和扁桃体前柱下基部粘膜及舌侧缘粘膜相连接。与舌侧下牙龈的分界线为颌舌沟,中线前端有舌系带将口底分隔为左右二区;后界至舌腭弓,第三磨牙处为止。一般在两侧前磨牙以前称为前口底;在其后称为后口底。前口底黏膜有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肉阜,口底深部有舌下腺及颌下腺。

口底癌(carcinoma of the floor of mouth)系指发生于口底黏膜的鳞癌,应与舌下腺起源的涎腺癌相区别,后者应称为舌下腺癌

疾病名称

口底癌

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the floor of mouth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口腔颌面部肿瘤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 口腔癌

ICD号

C04.9

流行病学

在西方国家,口底癌仅次于舌癌,十分常见。在我国,舌癌虽也为口腔癌中的第1位,但口底癌却并不多见,常排列在口腔癌之末位。在国内1组1751例唇及口腔癌中,口底癌仅88例,占5.02%。从历年诊治口腔癌病例数的变化来看:自50年代以来,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80年代前期开始上升较快。从在口腔癌中所占比例看:50年代为2.43%,60年代为3.78%,70年代为4.83%,80年代为6.37%,其上升曲线与舌癌的逐年增多有相似之处。口底癌的好发年龄在40~60岁,与其他口腔癌近似。

口底癌的病因

口底癌的病因亦与烟酒有关。在南亚国家,有咀嚼槟榔、烟叶等习惯者,被认为容易发生口底癌,但我国民众有此习惯者不多。口底白斑和舌腹白斑一样,较易发生恶变。

发病机制

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或戴着不合适的义齿等都会使口腔黏膜反复损伤充血、增生,口腔黏膜细胞的反复损伤、增生,使细胞核代谢逐渐增加,整个细胞增殖周期中的G1期细胞不断进入S期(DNA合成期),促使S期细胞数增加。经过几年、几十年(口腔组织损伤达到百万次,甚至更多),最终出现DNA含量异常增高,产生染色体异常、细胞多核,反复口腔组织损伤还使细胞质的成分丢失或严重抑制细胞质的生长,细胞质无法生长成熟,引起细胞幼稚,产生癌症。在分子水平上,这些损伤使组织细胞内DNA上的基因反复断裂、重组(重新组合之意),导致基因突变,形成口腔癌症。因此,口腔癌高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烟者。

口底癌的临床表现

口底粘膜癌的好发部位是舌系带旁的前部区域和相当于第一、二磨牙的侧部区域,两者在临床表现上略有不同。

口底癌以发生在舌系带两侧的前口底最为常见。局部可出现溃疡肿块。由于口底区域不大,极易侵犯舌系带而至对侧;并很快向前侵及牙龈和下颌骨舌侧骨板;进一步侵入松质骨后,可使下前牙发生松动,甚至脱落。向后侵犯,除波及后口底外,还可深入舌腹肌层。晚期向深层侵犯口底诸肌群。侵犯舌体后可导致舌运动障碍,固定于口内。此时患者多有自发性疼痛流涎明显。有时口底癌可起自一侧后口底;源于后口底的口底癌更易早期侵犯舌腹及下颌骨。

口底癌可来自白斑或扁平苔藓恶变,此时癌周或可见伴存的白色病损。

口底癌较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一般约在40%,国外报道可达70%。前口底癌易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易侵及的是颏下及颌下淋巴结,后期则多转移至颈深上群淋巴结。

口底癌的临床TNM分类分期如下:

TNM临床分类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灶隐匿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2cm,<4cm

T3:肿瘤最大直径>4cm

T4: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穿破骨密质,侵犯舌深部及舌外肌、上颌窦、皮肤

NX:不能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3cm,但<6cm

N2: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3cm,但<6cm

N2b:多个单侧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3:转移淋巴结之最大直径>6cm

MX: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pTNM病理分类

pT,pN,pM分类与T,N,M分类相应一致。

临床分期

0期:Tis N0 M0

Ⅰ期:T1 N0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Ⅳ期:T4 N0N1 M0

任何T N2N3 M0

任何T 任何N M1

口底癌的并发症

口底癌晚期向深层侵犯口底诸肌群。侵犯舌体后可导致舌运动障碍,固定于口内。此时患者多有自发性疼痛,流涎明显。

实验室检查

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辅助检查

若需明确有无骨质破坏可拍X线片以协助诊断(早期以拍咬合片为宜);晚期则可选用曲面体层片

口底癌的诊断

早期口底癌需与溃疡性疾病,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鉴别;后期病例的临床诊断一般无问题,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和舌癌一样,口底癌的触诊,特别是双手合诊十分重要。可通过触诊了解肿瘤的性质和实际浸润部位。若需明确有无骨质破坏可拍X线片以协助诊断,早期以拍咬合片为宜,晚期则可选用曲面体层片。

下颌骨舌侧前磨牙区可发生先天性下颌隆突,为骨质疣状增生,触诊坚硬,切勿误为口底癌。

鉴别诊断

早期口底癌需与溃疡性疾病,如复发性口疮或创伤性溃疡鉴别;后期病例的临床诊断一般无问题,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对浸润性的口底癌需与舌下腺癌相鉴别,后者位置深在,黏膜早期大多完整,后期可见黏膜血管扩张,但极少出现溃疡。下颌骨舌侧前磨牙区可发生先天性下颌隆突,为骨质疣状增生,触诊坚硬,切勿误为口底癌。

预后

早期口底癌的预后较好,晚期较差。文献报告的5年生存率差异较大,平均在50%左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世纪70年代的随访资料,10年生存率为50%,比其他资料为高,可能与病例构成有关。20世纪80年代的报道,5年生存率在61%左右。

口底癌的预防

1.常发病于40岁以上;

2.消除不良习惯刺激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口底癌相关药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口底癌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口底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