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锦草.jpg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其性平,味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疗热毒泻痢血热出血证;湿热黄疸热毒疮肿,毒蛇咬伤等病症。

药性

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

1.热毒泻痢。本品有清热解毒止痢,凉血止血之功效,故常用于湿热热毒所致的泻痢不止、血痢便血。如《经验方》以本品研末,米饮服之,用治湿热泻痢;若用治血痢、便下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血热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用于多种内外出血证。如用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与白茅根小蓟等药同用,治疗尿血血淋

3.湿热黄疸。本品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退黄。可单用本品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热毒疮肿,毒蛇咬伤。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消肿之功,故可用于热毒所致之疮疡痈肿毒蛇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用量用法

煎服,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地锦,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

2.《别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

3.《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4.《本草品汇精要》:主调气和血。

5.《本草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下乳

7.《浙江民间草药》: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

8.《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附方

1.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经验方》)

2.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一两,铁苋菜一两,凤尾草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3.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4.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6.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福建中草药》)

7.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8.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世医得效方》)

9.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10.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11.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12.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13.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别名

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境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

出处

嘉祐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地锦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地锦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