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绦虫病
来自中医百科
绦虫病的治疗
治疗以驱虫至头排出为止。治宜驱虫,可用槟榔、芜荑、苦楝根皮、鹤虱、雷丸、石榴皮、南瓜子、贯众、榧子、仙鹤草根等;调理脾胃,可用异功散加麦芽、枳实。
概述
《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绦虫病(infantile taeniasis)是指发生于小儿的绦虫病。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儿绦虫病(infantile taeniasis)是指小儿感染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绦虫长盈丈,节片构成,寄生在小肠内,绦虫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又叫寸白虫。绦虫病又名白虫病、脾虫病。绦虫病为九虫病之一。
绦虫病的病因病机
《备急千金要方·九虫》:“三曰白虫,长一寸。……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
多因食未熟猪、牛、鱼肉所致。
《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腑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生栗所成;又云: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令生之。”
《景岳全书·杂证谟》:“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
绦虫病的症状
证见腹痛、腹胀,泄泻或泻出白色节片等。寸白虫长寸许,实为绦虫的一个节片。
轻者无自觉症状,较重者全腹疼痛,食欲异常等;并可出现脾失运化,肝失疏泄等。
治疗小儿绦虫病的方剂
小儿绦虫病相关药物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小儿绦虫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