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压下降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高原低血压症以收缩压降低为主,女性较男性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不清,可能因缺氧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心动过缓外周阻力降低。也有学者认为,缺氧通过某些生理活动性物质的作用,使小动脉平滑肌张力降低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有关。其结果是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下降不如收缩压明显。

收缩压下降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高原低血压目前在高原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注意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但应避免剧烈活动,不易久立、曝晒等。

2、人参党参黄芪麦冬升麻五味子等中药对升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可服用。

3、一般患者可口服生脉饮;严重者可试用强的松激素,但剂量不宜大,服用时间不能过长。

4、若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转低海拔或平原地区治疗。

收缩压下降的原因

高原人体血压偏低的原因:

1、高原人为了适应低氧环境,保证组织获得更多的血液,常会发生毛细血管增生小血管扩张,平时不开放的侧枝循环也开放流通,这样血管的周围阻力下降,使舒张压降低。

2、高原人有轻度的肺动脉压高压,右心负荷重,为了节约心脏收缩的能源,体循环压力反射性下降,静息状态下心排血量减少,使收缩压下降

3、高原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含纳量较低+收缩性应激反应也较低。由此可见,血压的轻度偏低是一种适应现象,不必过虑,如果乱加治疗,反而破坏了体内生理平衡。

4、有少数人由于高原适应机能障碍,出现血管舒缩中枢和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紊乱,血内组织胺含量增高,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血压过低,对组织灌注不足,出现缺血症状,就会形成高原低血压,但其发病率仅占2.27%。

收缩压下降的诊断

在到达高原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严重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耳鸣鼻衄、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经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

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是指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返回平原后迅速恢复为其特点。本病常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发病。致病因素主要是缺氧、寒冷、干燥、太阳辐射疲劳营养不良也可促进本病发生。高原病是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慢性两种,分型虽未完全统一,但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分型。

收缩压下降的鉴别诊断

收缩压下降的鉴别诊断:

一、急性高原病

1、高原反应从平原急速进入海拔3000m高原或从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发生以头痛心慌气促恶心呕吐腹泻症状,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此型又称轻型或良性急性高原病。本型发病与进入高原的高度与速度及劳累、情绪紧张、寒冷、体力负荷等因素有关。多发于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症状逐渐消失。

2、高原肺水肿又称肺型或重型急性高原病。是在低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型肺水肿发病率约为3%。往往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多在海拔4000m以上登山后3~48小时发病。也有迟至3~10天者。其特点为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头痛。严重者少尿神志不清。转移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原后症状可迅速减轻,为本病之另一特点。

3、高原昏迷又称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脑病。其病理机制为脑水肿。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有人称本病为恶性高原病。患者除早期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外,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抽搐嗜睡乃致昏迷。查体可见脉率增快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危重体征

二、慢性高原病

1、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移居人或世居人凡血红蛋白≥200g/L,红细胞≥6.5×10⒓/L(650万/mm3)及红细胞比容≥0.65(已排除其他原因)的患者,称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悸气短胸闷且活动后加重。也可有食欲不振视力减退鼻出血结膜充血、面部毛细血管显露等多血面容。

2、高原心脏病是指高原移居人和世居人出现右室肥大(部分患者尚可合并左室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幼儿多见,心脏常呈弥漫性或球形扩大,成人肺动脉明显突出。患者早期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及心前区不适。晚期则可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

3、高原血压异常有高原高血压与高原低血压两种。凡在平原血压正常,进入高原后,中、青年人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并有相应症状,返回平原后恢复正常者,称高原高血压;进入高原后,血压低于12.O/6.67kPa,持续2周以上者,称高原低血压。一般初到高原者,易产生高血压,1年左右为波动期,久居或世居者,易产生高原低血压。

4、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本病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及高原心脏病三型中,有两型同时存在者,称为混合型。最常见的是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脏病和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

在到达高原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严重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气短、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耳鸣鼻衄、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一般经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持续较久或迁延成慢性高原病的。

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是指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返回平原后迅速恢复为其特点。本病常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发病。致病因素主要是缺氧、寒冷、干燥、太阳辐射疲劳营养不良也可促进本病发生。高原病是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慢性两种,分型虽未完全统一,但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分型。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收缩压下降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收缩压下降》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