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肖斌-3.jpg
心衰.jpg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中医与心力衰竭病证临床表现相关或相类似的病名如心痹心水惊悸怔忡水肿喘证支饮积聚等散见于诸多医学著作中。


目录

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心肌炎和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中医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情志、体劳过度、药物失宜、饮食不节以及妊娠分娩等耗损气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胀等致使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营运,易发生心力衰竭。《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身之血脉”。表明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运行以营养濡润周身,并强调了这一功能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心气是运行血液的原动力,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摄血;心居胸中,为阳中之阳,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动,阳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行,则血脉瘀阻,血液不得输布周身从而出现心衰之症。心衰虽病位在心,但与肺、肾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心气虚每可累及肺、肾,肺肾气虚又加重前者病情;心病日久,损伤心阳,心阳不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火失济,则出现水肿、惊悸等症;心气、心阳亏虚则血行不畅,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出现咳嗽气促等症;心病不愈,可使脾阳不振,火不生土,脾失健运,则出现心悸、乏力、体倦等症;心行血,肝藏血,心阳亏虚则心行血的功能异常,肝藏血功能也随之异常,血郁于肝,可瘀结胁下,发为积聚瘀黄。

感受风寒湿热后,邪气壅滞肺道,致肺失条达,无力祛邪,风寒湿热进而搏于血脉,内犯于心,以致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水湿不化而发为心衰,《内经》所谓“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而为心痹”


预防

预防感冒

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见症状

基本症状

无缘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呼吸困难等。一般会在5年后死亡。

心衰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白色绒粉红色泡沫痰、食欲降低、双下肢浮肿等。此外,有风湿性心脏病、得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患者等,在炎夏到来时更要提高警惕,需定期对自己的心脏进行检查。

夏季天气热,人体为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多分布在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使心脑细胞损伤和坏死增加,加重病情。再有,闷热的天气,患者易急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另外夏天燥热的天气,也使睡眠质量大打折扣。这些都易使心脏‘脆弱’者在夏季发生心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最终的结果,为心血管病最常见的死因,病死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心衰的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会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时出现气短,上楼时胸闷、气短,休息后即可缓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气及胸闷,需用好几个枕头垫高才舒服,每晚双下肢浮肿、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它是目前诊断心衰最准确、最简便、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还有一些隐性心衰者自己并末感觉特别异样,如不是心脏超声等检查表明其心脏增大、功能减弱,这些患者几乎与最佳的治疗时期擦肩而过。

老年人早期征象

1、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2、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3、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4、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5、失眠、疲乏、食欲减退;

6、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7、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8、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对上述症状如有1-5项能对得上号者,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现,应引起注意;如有6项能对得上号者,是由于脑缺血而引起的心性晕厥;若全部都有者则为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

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心阳亏虚,心血瘀阻

胸闷气喘,心悸、咳嗽、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降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心脾阳虚、血瘀水停

胸闷气喘,心悸、下肢水肿明显,恶寒肢冷,乏力,腹胀,纳少,胁下痞块,唇绀,尿少,大便溏,舌淡胖或淡暗瘀斑,苔白滑,脉沉弱结代。

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午后升火。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阳虚水泛

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阳虚喘脱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痰浊壅肺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临床检查

心电图

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X线检查

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

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心衰标志物

诊断心衰的公认的客观指标为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

心肌坏死标志物

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


诊断鉴别

1.注意心力衰竭的原因和有无肺或(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体征,并按心脏血管病一般常规进行检查。

2.入院后2天内应完成静脉压、血沉、肝肾功能检查。长期进低盐饮食或服利尿剂者,应定时查血钾、钠、氯、镁。

3.拟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区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并判定心衰级别。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血栓形成和栓塞

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心原性肝硬化

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 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电解质紊乱

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①低血钾症 。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加重洋地黄毒性,必须及时补充钾盐,轻症可口服氯化钾3-6g/日,重者可用氯化钾1-1.5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给予。②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利尿和限制钠盐摄入所引起,多发生在大量利尿之后。发病较急,出现软弱无力,肌肉抽搐,口渴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低钠性脑病表现。患者皮肤干燥,脉细速,尿量减少,甚至血压降低。化验:血钠、氯化物、二氧化碳结合力皆低,红细胞压积增高。治疗,应不限制食盐,并可用3%氯化钠液100-500ml缓慢静脉滴入。

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

(1)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氧气宜通过50%乙醇,或用1%二甲基硅油气雾剂,以利去除肺内泡沫,并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注,必要时亦可静注。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者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观察后调整。

(4)强心剂:目前多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注。

(5)快速利尿: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20~40mg,以期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及水肿。

(6)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心衰仍未能得到控制时,可采用酚妥拉明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治疗。用药前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舌下含化于病情早期应用亦有效。

(7)氨茶碱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注。

(8)地塞米松5~10mg静注,可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周围血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利尿,并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9)肺水肿出现严重发绀者,或微循环明显障碍者,可酌情选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等静脉缓注,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10)治疗病因,除去诱因,以防复发。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1)按心脏病护理常规。低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治疗病因,除去诱因。

(3)洋地黄制剂:给药方法一般分两阶段,即先在短期内服负荷量,而后给维持量保持疗效。根据病情及洋地黄在体内蓄积情况,负荷量有两种给药法。①速给法:凡病情危急,从未用过洋地黄制剂或停药已2周以上者,首次可用洋地黄的l/2负荷量,即毛花甙丙0.4mg,加10%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注,2~4h后可再注射0.2~0.4mg,以后改口服地高辛维持。或用毒毛花甙K0.125~0.25mg,以葡萄糖液稀释后静注,必要时1~2h后重复1次(总剂量0.5mg),以后改口服地高辛维持。或立即口服地高辛0.5mg,而后0.25mg/6~8h,共2~3次,后续用维持量。②缓给法:适用于一般心力衰竭患者。可用地高辛0.25mg/6~8h口服,或3/d;或用洋地黄毒甙0.1mg,3/d,一般用药2d后改为维持量。在易中毒或病情不很急的患者,可采用地高辛0.25mg/d,2~6d后亦能达到负荷量。地高辛维持量一般为0.125~0.25mg/d,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要减量。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律、心率(宜在70~80/min)、绌脉、尿量,有无毒性反应(如呕吐、黄视、频发早搏、二联律及心动过缓等)。在心肌炎、心肌缺氧(如心肌极度肥厚、冠状动脉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及电解质紊乱时易产生毒性反应,剂量宜酌情减少。对疑有毒性反应者,可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如有毒性反应发生,除立即停用洋地黄类制剂及利尿剂外,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应注意纠正低钾和低镁血症),对早搏及快速心律失常可用氯化钾(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静滴,或用苯妥英钠100~200mg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注;或用利多卡因50mg稀释后缓慢静注,继而以1~4mg/min静滴维持。若上述药物无效可试用硫酸镁2g稀释后静脉缓注,继而用2%硫酸镁500ml,6~12h内静滴。如中毒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室率<50/min时,可用阿托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安装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重度地高辛中毒者,有条件时可用地高辛抗体对抗治疗。

(4)利尿剂:可选用呋塞米、丁脲胺、利尿酸钠、氨苯喋啶、螺内酯(安替舒通)等交替使用。用时注意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等)。

(5)血管扩张剂:常用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mg,3/d;或硝酸甘油0.3~0.6mg,3/d;肼屈嗪(肼苯达嗪)10~50mg,3/d。静脉常用酚妥拉明10~20mg 5%葡萄糖液500ml静滴,或硝普钠25mg 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d。用药过程中注意血压变化。

(6)转换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6.25~25mg,3/d;或依拉普利5~10mg,1/d。

(7)心衰伴心率增快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选用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可降低心率,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用法为12.5~25mg,3/d。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进一步周密观察和检查,寻找各种影响疗效的因素,给予正确处理。①去除病因,如贫血甲亢、风湿活动、高血压等,均须积极治疗。②必须控制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并须寻找隐匿性感染灶,如泌尿系感染等;瓣膜病者尚应注意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存在。③洋地黄应用欠妥(用量不足或过量)者,应予调整。④有电解质紊乱者,应予纠正。⑤治疗并发症:如有心律、心率失常者应予抗心律、心率失常治疗。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经一般治疗病情仍危重者,可用泼尼松10~20mg/d,分次服用,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达到治疗目的后停药,一般用药1~2个月。

(3)肾上腺素能正性肌力药短期静脉内滴注有助控制心衰症状。如用多巴酚丁胺20~60mg 10%葡萄糖液500ml,以7.5~10μg/min静脉滴注,或用多巴胺20~40mg 10%葡萄糖液500ml,以2.5~5μg/min的速度静滴。

(4)血管扩张药和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选用。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处理

(1)妊高症并发心力衰竭:以扩张周围血管为主,可考虑使用酚妥拉明及硝普钠,但前者易增加心肌耗氧,后者作用过强,不易控制,因此使用酚妥拉明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注意,强心,解痉,利尿,镇静,利尿,给养仅为辅助治疗。

(2)其他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低钠饮食、缓慢静脉输液、强心,利尿同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分娩过程应在麻醉科及心内科医生监护下进行。

中医治疗

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治法

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方药

保元汤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10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3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葶苈子15g、甘草6g、大枣5枚。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桂枝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兼以利水,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当归养血,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甘草培补中气,大枣补气养血。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

生脉散血府逐瘀汤加减: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2g、黄芪30g、黄精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共为君药,玉竹、黄精以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柴胡以理气,车前子、冬瓜皮以利水消肿。

心阳亏虚,心血瘀阻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

参附汤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减:红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9g、丹参30g、檀香6g、赤芍16g、益母草30g、炒葶苈子15g、砂仁10g、大腹皮15g、大枣12g、车前子15g、泽泻12g、猪苓12g。全方红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附子、桂枝温补心肾。丹参、檀香、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葶苈子泻肺平喘,大腹皮、车前子、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砂仁行气和中。

心脾阳虚、血瘀水停

治法

温阳健脾、活血利水

方药

参附汤桃红四物汤五苓散等加减:红参6g、制附子10g、桂枝10g、茯苓15g、白术12g、桃仁12g、红花12g、丹参20g、当归12g、益母草30g、赤芍15g、车前子30g、泽泻15g、猪苓15g、炒葶苈子15g、砂仁15g、大腹皮15g、大枣12g、杏仁10g。全方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附子、桂枝温补心肾、温阳行水,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当归、益母草活血养血、化瘀利水,泽泻、大腹皮、猪苓、车前子、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渗湿,砂仁化湿理气和中。

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治法

填精化气,益阴通阳

方药

左、右归丸生脉散加减,阳虚较甚,选右归丸合生脉散。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鹿角片20g、附子10g、肉桂3g、红参10g、麦冬12g、五味子15g。全方熟地填精益阴,山药补气养阴,山茱萸益肾阴,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鹿角片、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红参补气,麦冬养肺胃之阴,五味子、敛阴。阴虚较甚者,选左归丸合生脉散加减,生熟地各15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鹿角片20g、山药、猪茯苓各12g、泽泻12g生晒参10g麦冬12g五味子15g。全方生地、熟地填精益阴、清热凉血,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鹿角片温肾阳以求阳生阴长,生晒参补气,麦冬养肺胃之阴,五味子敛阴,猪茯苓利水渗湿。

阳虚水泛

治法

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

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熟附子10g、白术15g、白芍12g、猪苓12g、茯苓15g、车前子30g、泽泻12g、葶苈子10g、炙甘草10g、地龙15g、桃仁12g、煅牡蛎15g、煅龙骨15g。全方附子温补心肾,白术、白芍、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健脾利水,葶苈子泻肺平喘,桃仁、地龙活血化瘀通脉,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阳虚喘脱

治法

回阳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汤加减。人参15g、炮附子10g、煅龙牡30g、干姜10g、桃仁12g、红花12g、紫石英12g、炙甘草10g.全方熟附子大辛大热,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止渴,干姜辛热之品,归肺脾心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煅龙骨、煅牡蛎、紫石英固涩收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

痰浊壅肺

治法

宣肺化痰,益饮平喘

方药

三子养亲汤真武汤加减:炙苏子12g、白芥子12g、莱菔子12g、款冬花12g、地龙15g、葶苈子15g、车前子30g、桃仁12g、杏仁10g、炙耙叶12g、制附子10g、白术12g、白芍12g、茯苓15g。全方炙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杏仁宣肺,款冬花、炙耙叶润肺化痰,附子温补肾阳,葶苈子泻肺平喘,白术、白芍、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水,地龙、桃仁活血化瘀。


护理

1.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2.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3.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4.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5.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6.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饮食保健

1、适当控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纳的潴留。身体内潴留7克氯化钠的同时,必须潴留1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量进水量。事实上,摄入液体反可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轻。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宜将液体摄入量控制为500~1000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2、平衡钾的摄入:如前所述,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枣子、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蓄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用。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低于摄入时,则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谨慎地应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对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3、限制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控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控制。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此外,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用低热能饮食,以使患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热量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也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4、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多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5、限制脂肪的摄入: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6、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C等。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7、维持电解质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为钾的平衡失调。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增多或利尿剂治疗等可出现低钾血症,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诱发洋地黄中毒等,这时应摄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荸荠、红枣、香菜、香椿、菠菜、苋菜、香蕉及谷类等。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血症时,则应选择含钾低的食物。钙与心肌的收缩性密切相关。高钙可引起期外收缩及室性异位收缩,低钙又可使心肌收缩性减弱,故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镁能帮助心肌细胞解除心脏的毒性物质,能帮助维持正常节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摄入不足、利尿剂等药物导致排出过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镁浓度降低,如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诱发洋地黄中毒。增加镁的摄入对治疗有利。
肖斌-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心衰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心衰》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