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紫癜
本病是指新生儿期的出血性疾患,不能视为一种独立性疾病,病因复杂。此处介绍新生儿期的一种非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症——新生儿低疑血酶原血症。此病多见于出生后2~7天的婴儿,是由于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而发生血液凝固障碍。
目录
新生儿紫癜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使用抗凝剂、水杨酸类药物、口服大量抗生素的孕妇疑有维生素K缺乏时,产前应给孕妇注射维生素K34mg/d,3~5天以预防之。并争取对婴儿进行早期喂养,以促进肠道内菌群的形成,以利维生素K 的合成。
新生儿紫癜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出血时应即刻用维生素K1,1~5mg/d,3~5天。必要时输以新鲜血,每千克体重10~20ml/d,以抢救休克,纠正贫血,提高凝血酶原浓度,制止出血。
(二)预后
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其他脏器组织受累情况,抢救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新生儿紫癜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维生素K缺乏。
2.血小板减少。
(二)发病机制
已知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都在肝内合成,必须有维生素K的参与,故这些因子又称维生素K依赖因子。新生儿期肠内是无菌的,不能产生维生素K,仅能从食物中提取少量,加之肝功能尚未成熟,在出生都数天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显著低下,而呈现一过性的“生理性”下降,引起暂时性低凝血酶原血症。如果在出生后2~7天,凝血酶原活性下降到正常值的15%~20%以下时,就会发生出血,其中大部分表现为胃肠道出血。
新生儿紫癜的症状
发病多在出生后2~7天内,出血以缓慢、持续渗出为特征。常为呕血或柏油样便,其次为脐带、皮肤及皮下组织出血。后者常发生在易受压迫之外如足跟、骶部与项部等部位,以淤斑为主。偶有颅内出血,其他脏器组织也可受累。出血量因人而异。
在维生素K摄取不足、慢性腹泻引起肠道维生素K合成障碍时也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新生儿紫癜的诊断
新生儿紫癜的检查化验
新生儿紫癜的鉴别诊断
2.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因子Ⅷ缺乏的血友病、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新生儿紫癜的并发症
偶有颅内出血,其他脏器组织也可受累。凝血酶原活性下降到正常值的15%~20%以下时,就会发生出血,其中大部分表现为胃肠道出血。
新生儿紫癜的护理
注意事项
2、孕妇及授乳妇女避免大量服用维生素K补充品;
3、X光、放射线、冷冻加工、阿司匹林及空气污染都是维生素K的天敌;
4、如果使用抗生素,造成肠内细菌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维生素K便会相对不足;
5、同时摄取维生素K(即使来源为天然食物),将使抗血液凝固剂的药性产生反效果;
6、服用维生素K补充品后如有脸泛红、发红疹、肠胃不适、皮肤搔养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请医师诊治。
新生儿紫癜吃什么好?
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 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维生素K可以让新生儿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次体检时,医生都会特别指导爸爸妈妈帮宝宝补充维生素K,使维生素K进入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因为维生素K无法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所以在日后,宝宝还需要通过饮食摄取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