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

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病因分类

全身性疾病

  1.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
  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3. 尿毒症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内细菌的尿素酶尿素分解为氨,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炎症和多发性表浅性小溃疡等有关。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

肝、胆道、胰腺疾病

  1. 肝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些腹泻。
  2. 慢性肝炎肝硬化:容易误诊,需要谨慎对待。但这类病人多不仅出现腹泻症状。
  3.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

胃肠道疾病

  1. 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
  2. 克罗恩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3. 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本病可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等肠道外表现。
  4. 肠易激综合征:
  5. 胃癌、萎缩性胃炎:
  6. 其他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结核、肠道真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药物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正确的治疗慢性腹泻。反之,仅对慢性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治疗的时机。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粘冻、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1.腹泻: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患者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

2.腹泻伴随症状: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肿块或消化性溃疡等。 

慢性腹泻的常见并发症

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他: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腹膜炎。   

实验检查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

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

4.超声

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依据

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糖试验、右旋木糖实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实验)和胰腺功能实验。  

食疗原则

①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②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给蛋白质100g/d左右,热能2500~300千卡。

③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中医诊治

慢性腹泻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腹泻严重、体质虚弱的非感染性腹泻,常用止泻剂对症治疗,以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慢性腹泻的饮食保养

①根治急性腹泻

②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暴饮暴食,不贪食油腻生冷;

③生活规律,避免疲劳,受凉,尤其腹部保暖;

④心情舒畅,乐观豁达;

⑤腹部保健按摩

⑥适当活动锻炼,增强体质;

⑦选择一些健脾止泻的食物,如苡仁、山药、大枣莲肉(去芯)、栗子、芡实、扁豆、茶叶、大蒜、食醋等;

⑧少吃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蜂蜜、香蕉、无花果芝麻麻油、花生仁、瓜子仁、核桃肉等。  

小儿慢性腹泻

小儿慢性腹泻怎么办?

慢性腹泻现在比较常见,但儿童患了慢性腹泻也是很危险的。

小儿慢性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引起死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儿童死于这种情况,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国小儿慢性腹泻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并同时伴有肠道功能失调。急性菌痢转为慢性菌痢者约占10%-15%,小儿慢性菌痢比成人少得多,急转慢者在1%以下,小儿患慢性腹泻时的诊疗方法是:

1、首先要进行细菌培养及大便常规检查,弄清腹泻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抗菌治疗

2、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大部分有双糖酶水闰的下降。此时,如果禁食,可以减轻腹泻但饥饿更加重营养不良;如不控制饮食,必加重腹泻。此时需要有一个饮食调整阶段,给患儿以“特殊饮食”,我们称之为“饮食疗法”。对大部分病儿,效果十分明显。饮食的配制,主要采用脱脂奶、米汤及糕干粉。

3、加强全身及肠道局部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慢性腹泻患儿的肠粘膜与大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显下降,是腹泻慢性化的原因。常采用胸腺肽免疫调节剂,必要时输新鲜血,并注意补充钙、钾。

对于腹泻的小宝宝而言,应该做详细的评估及检查,并且尽早做处理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经过适当的照顾与饮食调理,可使腹泻宝宝更快地恢复健康,保持良好的营养与生长。

1、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症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

可从以下两种补液方法中选择一种:

A、用自制的糖盐水补液:用自制的米汤加盐液体补液,即在温开水内加入精食盐

B、用医生给开出来的口服补液盐补液:ORS补液盐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时按说明书配成液体即可。然后,在最初4小时里,按宝宝的每千克体重给予液体。此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岁以下的宝宝可每隔1~2分钟便喂上一小勺,大一点的宝宝则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宝宝呕吐,待10分钟后再慢慢地喂;一旦宝宝出现眼睑浮肿,表明补液有些过量,应暂时改喝白开水或母乳。

爱心提示:不要把ORS补液盐加在奶、米汤、果汁或其他饮料中,并且按说明配制完毕之后,不能再往里加糖,否则影响补液效果。

2、小肚肚保暖很重要

除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气候凉的时候,宝宝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妈妈们可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3、小屁屁要倍加呵护

由于宝宝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妈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特别是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将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4、隔离消毒

接触生病宝宝后,应做到及时洗手;宝宝用过的碗、筷、奶瓶、水杯等应做好消毒工作。另外,宝宝换洗的衣服、尿布等也应用开水烫洗。

小儿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后果较严重,所以,在急性期的治疗和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慢性腹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慢性腹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