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牙周病.jpg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 ,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祖国医学中,牙周炎被称为牙宣。是以牙龈疼痛,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经常渗血溢脓为特征。多由胃火上蒸,精气亏虚,气血不足等原因所致。

病因

局部因素

1.菌斑

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现已公认,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

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邻面和舌面较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

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

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全身因素包括有:

1.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

2.饮食和营养方面,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

3.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

4.血友病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

5.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6.某些类型的牙周病 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

预防

一般方法

1.关键是控制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2.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

3.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牙周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初期疗效尚好,晚期疗效较差,可丧失牙齿。

五字保健法

牙周病患者可采取五字保健法,效果较好。

1.赶:每次就餐后,刷牙之前,把洗净的食指伸进口腔,顺牙的方向把积存在牙周围的残留物“赶”出来,还起到按摩牙床的作用。

2.提:经过推赶后,再用牙刷顺牙齿方向从牙缝中刷去剩余的残渣。

3.漱:将留在口中及牙齿上的残留物漱掉,可用2~5%食盐水。

4.按:经过上面几步骤后,在用食、拇指轻轻按摩牙龈10~15次,从上到下逐个按摩,以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迅速消除。

5.嗑:上下嗑叩牙齿10~15次,以运动牙根部,起到固齿作用。长期坚持,能使牙周病得到控制,未患病的牙齿得到保护。

常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

1.可有疼痛,溢脓,口臭等并发症状。

2.局部的并发症: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等等。全身影响一般较小。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某些风湿性疾病有一定关联。

3.慢性炎症其反复发作渐进性发展,临床上主要以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为症状,渐而引起咬合创伤使牙齿移位,最后造成牙齿的缺失,剩余牙支持力差,造成修复治疗困难。

临床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2.X线摄片检查。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

诊断鉴别

1.牙龈红肿触痛或牙龈退缩,刷牙或进食时出血。

2.牙周袋形成、溢脓。

3.牙齿松动、移位。

4.牙槽骨吸收、高度降低、骨小梁减少或消失。

并发症

1.呼吸系统疾病

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调查显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卫生指数值明显高于无疾病者,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

2.心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口腔局部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内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3.关节炎

有研究显示,造成牙周病的细菌可能会加速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同时恶化病情。也有研究表明,有牙周病的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率会增加,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很多也会患牙周病,比普通人的概率至少多一倍。口腔内的致病菌会造成免疫系统失调,这也许是关节疾患的祸首。

治疗

基础治疗

1.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

2.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

经过上述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可以得到消除,松动的牙齿得以稳固,患者的咀嚼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因为牙槽骨炎性吸收破坏,牙齿支持能力下降而无法承担正常的咀嚼压力,出现牙合创伤,后者进一步加剧牙槽骨的吸收,以致进入恶性循环。在临床上表现为牙齿的松动,移位,咀嚼无力及不适等,严重时牙齿可自行脱落或导致牙齿拔除。经过牙周基础治疗之后,仍然会有个别牙齿,甚至多颗乃至整个牙弓中的余留牙齿松动,难以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采用牙周炎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成为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牙周炎的修复治疗是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修复学的方法来改善患牙的松动、移位及咀嚼无力等症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分散牙合力、消除创伤,建立协调的牙合关系;固定松动牙,修复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动移位,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全身健康。

1.调牙合

通过调磨患牙的牙尖或者嵴,改善牙体外形,消除其与对颌牙之间的早接触和牙合干扰,从而消除创伤性受力,建立上下颌牙之间功能性的接触关系,恢复对牙周组织的生理性刺激,以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

2.正畸治疗

是牙周炎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复位松动移位牙,改变牙长轴及其受力方向,消除创伤性咬合力,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和愈合。

3.牙周夹板

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牙周夹板来固定松动牙齿,分散牙合力,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它将多个松动牙连接在一起,或将松动牙固定在健康牙上,使之成为新的咀嚼单位。

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牙周夹板可以分为暂时性夹板和恒久性夹板,恒久性夹板又包括:固定恒久式夹板、可摘恒久式夹板、固定可摘联合式夹板(套筒冠)等。同暂时性夹板相比,恒久式夹板可以发挥良好的夹板稳定效果,固定松动牙齿,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的负荷,最终达到组织愈合与修复的目的。

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按脏腑辨证,牙齿属于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齿为骨之余。《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势,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故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的代谢,免疫和生理功能活动。

机体的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在表现,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衰老程度和疾病的客观标志。牙周病迁延难愈、牙齿松动的根源在于肾虚髓亏、长期积累以致牙周免疫防线失效,牙龈萎缩,骨质流失。因此,牙齿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牙齿的健康与病态反映了肾的健康与病态。故,按中医辨证,牙周病当从肾论治。

牙龈发炎、出血、红肿、热、痛及口臭;均为肾阴虚,火热毒邪外侵所致或二者兼而有之,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补肾阴为主,兼以野菊花牡丹皮清热解毒之品,合鸡血藤丹参等活血补血。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咀嚼无力,齿龈分离甚至脱落均属肾精不足之象。肾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精充盛,则骨健齿坚;肾精亏虚,则骨枯齿松,故可见牙齿松动、酸软、无力甚至脱落。治疗当以补肾添精为主,药用熟地黄紫河车骨碎补枸杞子之类。通过补肾益髓、活血解毒之法可以疏通牙周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骨质密度(促进牙齿钙化),恢复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生理机能,最终达到固齿保龈的目的。

护理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定期做口腔检查.

3.定期做牙周洁治( 俗成"洗牙"),每年1~2次.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1.蛋白质是口腔组织生长发育的基础,蛋白质缺乏可加重牙周病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蛋、肉类、牛乳、乳酪、谷物、豆荚类、干果类等。

2.补充丰富的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抗炎能力,提供损伤组织修复所必需的原料。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如豆制品、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

3.供给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叶酸等。B族维生素有助于消化,能保护口腔组织;维生素C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可促进牙龈出血复原,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4.注意矿物质的摄入。尤其是、磷、锌的摄入量及其比例关系,可以抗感染,增强愈合。

5.维生素A可以预防牙周病,加强釉质的抵抗力,使牙周组织的上皮细胞活力增强。维生素B1、B2,菸碱酸也是牙周病防治中常需补充的维生素。维生素C与胶原的合成,以及牙本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机能有关,对于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均有影响。

6.中医认为牙周炎是由于火与肾虚二者引起,凡由火气引起的牙周病,应戒厚味,清火邪为主,可用绿豆汤、芦根汤。不用油煎炸、少用厚滋浓味的食物,多用瓜果蔬菜清淡的食物。凡由肾虚而引起的牙周病,应以补肾为主。可用高质量的动物性蛋白质,多用奶类与贝壳类食品与新鲜的红黄绿色蔬菜。

7.不要长期食用大颗粒、粗纤维的食物,因其可对己患病的牙周组织造成机械性压迫刺激,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牙周组织的营养不良、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加重。然而,也不可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食物。

8.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油炸、油煎的油腻食品以及糟货、海货、大蒜韭菜、烟酒等刺激性食品要少吃,少吃糖和精制糖,因为糖类导致菌斑形成并阻止白细胞消灭细菌。

食疗方

1.粟米100克,洗净,文火煮粥,入鸡蛋一枚,每日食1小碗。用于气血不足型患者。

2.燕麦饼100克,文火煮粥,入鹌鹑蛋4只。每日食2小碗。用于脾肾两虚型患者。

3.青鱼1段(250克),油煎后,放水煮汤,并入黑木耳15克。食鱼喝汤。用于脾肾两虚型患者。

4.鲜嫩竹叶,加薄荷叶5叶,沸水冲泡,待凉后,频频含漱。用于风火上攻的患者。

5.黄瓜2根,去瓜瓤,加瘦肉肉糜15克,同炒,佐餐食用。用于胃中积热的患者。

6.马兰头30克,与煮熟之鸡蛋2只同煮,加食盐少许,煮30分钟后喝汤食蛋。用于胃中积热的患者。

7.菠菜乌鸡骨汤:乌鸡骨1副,枸杞子30克,淮山30克,玉竹20克,菠菜100克,同煮汤,饮汤吃菜,每日2次。

8.苁蓉菟丝子炖猪腰:猪腰2个,肉苁蓉60克,菟丝子30克,红枣10枚(去核)。先将猪腰切开,去白脂膜,切片,然后和诸药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2--3小时,调味服用。

9.枸杞枣肉粥:枸杞20克,枣肉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先将枸杞、枣肉和米煮熟,最后加入白糖食之。

10.党参枸杞鸡肉汤:党参30克,枸杞子30克,圆肉20克,鸡肉150克,同放砂锅内煎汤,熟时加入少量酒、盐凋味服食。每天1-2次。

11.参芪猪脊骨汤:党参30克,北芪50克,猪脊骨200克,同放入砂锅内文火煎煮3小时,饮汤食肉。

12.黄芪龙眼山茱萸牛肉汤:牛肉250克,龙眼肉10克,黄芪 15克,山茱萸10克,绿豆苗少许。先将牛肉切片,用水煮成清汤,去除泡沫和浮油,再放黄芪、山茱萸、龙眼肉煮至水减半即 可。最后入酒、盐调味,再配入豆苗煮熟供食。

13.芪枣枸杞黄鳝汤:黄鳝300克,黄芪30克,枸杞30克,大枣6枚(去核),生姜3片。先将黄鳝洗净,用盐腌去沾液,并用沸水去血腥,切片备用。起油锅,将生姜爆香,加入少许米酒,片刻取出。然后将黄芪、枸杞、大枣、鳝肉等一齐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1小时,调味食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牙周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牙周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