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苄丙酚胺
目录
概述
盐酸苄丙酚胺为拟肾上腺素药,兴奋β受体,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动脉痉挛症、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血管障碍、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痉挛性头痛、冻疮、手足发绀与周围血管病。也用于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硬化及内耳眩晕症以及其他内耳病、中心性脉络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等。成人最小致死量为2g,儿童最小致死量为200mg。
盐酸苄丙酚胺说明书
药品名称
盐酸苄丙酚胺
英文名称
Buphenine
盐酸苄丙酚胺的别名
分类
剂型
1.片剂:6mg;
2.注射液:1ml∶5mg。
盐酸苄丙酚胺的药理作用
盐酸苄丙酚胺为一拟肾上腺素药物,主要是兴奋β受体,其扩张支气管和兴奋心脏的作用明显弱于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只保留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盐酸苄丙酚胺增加周围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直接舒张小动脉和骨骼肌微血管所致,对脑血管和冠状血管也有扩张作用,并能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经测定其促使脑血管流量的增加达32%~43%,增加心脏输出量达34%。 盐酸苄丙酚胺对心肌具有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脏瞬间血流量,稳定动脉血压,对毛细血管床作用较强,降低毛细血管张力,促进周围血管内血液循环,从而加强新陈代谢,促进受损伤部位的恢复并加速其新组织的生长。
盐酸苄丙酚胺的药代动力学
盐酸苄丙酚胺的适应证
适用于脑栓塞、脑动脉梗化、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高血压引起的弥散性脑病、大脑皮层回沟缺血、脑血管狭窄、偏头痛、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溃疡、冻疮、动脉硬化型的视网膜病变、早产和先兆性流产,手术后胎盘出血以及移植组织的生长和血管、神经损伤后的恢复。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等7个临床单位试用于167例患者,疗效肯定,尤其对轻度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等疗效较好。临床试验表明,盐酸苄丙酚胺生效迅速、毒性低微、安全系数高、剂量小、生理活性高、扩张血管而不降低血压和不增加心率,故优于其他血管扩张药。
盐酸苄丙酚胺的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急性心肌梗死者忌用。
注意事项
新近心肌功能障碍、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心绞痛、中毒性甲状腺肿以及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盐酸苄丙酚胺的不良反应
盐酸苄丙酚胺有类似罂粟碱样的不良反应。如偶见心悸、无力、眩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面红等反应,但一般均不增加心率。
盐酸苄丙酚胺的用法用量
每次4~6mg,3次/d或遵医嘱。肌内注射或静脉、动脉注射:每次2.5mg,1次/d。
盐酸苄丙酚胺中毒
盐酸苄丙酚胺(苄丙酚胺、布福宁、地洛特)为拟肾上腺素药,兴奋β受体,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动脉痉挛症、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血管障碍、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痉挛性头痛、冻疮、手足发绀与周围血管病。也用于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硬化及内耳眩晕症以及其他内耳病、中心性脉络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等。口服每次3~6mg,3~4/d,极量每次12mg。肌注每次2.5~5mg,l/d或每日数次。成人最小致死量为2g,儿童最小致死量为200mg。小鼠口服LD50为0.25g/kg。
临床表现
1.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心悸、眩晕、神经过敏、无力等。
2.中毒表现可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诱发或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消化性溃疡。
治疗
盐酸苄丙酚胺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