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治疗

1.原发病治疗 治疗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主要措施。

2.呼吸兴奋剂 对服用镇静剂或吸氧之后诱发的本征更适宜。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祛痰药物

4.氧疗 鼻导管吸氧或呼吸机正压通气。

5.纠正酸中毒 对伴有呼吸性酸中毒,特别是混合型酸中毒者,可用氨丁三醇(THAM)纠正。

6.碳酸酐抑制剂 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可用于慢性病例,但在急性期有二氧化化碳麻痹时禁用。

7.对症处理非膈肌或膈神经病变引起的可用膈肌起搏,肥胖者应减肥

概述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系指肺泡的换气量不能适应组织代谢水平的需要,结果肺泡中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但临床上有意义的通气不足综合征,其PaCO2一般高于6.67kPa(50mmHg)。根据通气障碍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可出现神志淡漠、头晕头痛、疲劳、嗜睡多汗,重者可出现视盘水肿血压增高、应激性溃疡、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治疗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主要措施。

疾病名称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

英文名称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别名

肺泡通气低下综合征;肺泡通气低下综合症

分类

呼吸科 > 呼吸系统相关综合征

ICD号

J98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病因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导致慢性肺泡低通气,常见于:

呼吸感受器疾病

颈动脉体功能障碍及创伤代谢性酸中毒

脑干疾病

延髓脊髓灰质炎脑梗死、颅内新生物、脱髓鞘疾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麻醉剂)、原发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脊髓、周围神经和呼吸肌疾病

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外周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慢性肌病。

胸廓疾病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脊柱后侧凸畸形等。⑤肺和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纤维化、咽和气管阻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发病机制

低通气综合征,虽然基础病因不一致,但其基本的临床特征相似,即由于肺泡低通气导致了肺泡和动脉血PCO2的升高。肺泡PCO2和PaO2之间存在着某种逆相关关系,肺泡PCO2的增加必然导致肺泡PO2下降,因而产生动脉低氧血症。这种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好发在夜间睡眠中,呼吸驱动进一步降低时更为明显。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各种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原因不明者称之为原发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根据通气障碍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可出现神志淡漠、头晕、头痛、疲劳、嗜睡、多汗,重者可出现视盘水肿、血压增高、应激性溃疡、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并发症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可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心力衰竭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分压降低,而动脉血二氧化化碳分化碳分压、氢离子浓度、碳酸氢根浓度、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均升高,血细胞比容升高。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临床需与肺心病鉴别。

预后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有关。

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应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有心衰者应纠正心衰。

相关药品

氧、二氧化碳、氨丁三醇、乙酰唑胺

相关检查

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细胞比容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肺泡换气不足综合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