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手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迷宫手术

分类

心血外科/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房颤动手术

ICD编码

37.3307

概述

心房颤动的定义为协调性心房收缩完全丧失。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是在QRS综合波前无恒定的P波,而为大小形态和时间不等的快速振荡“f”波替代,往往伴有不规则的心室率。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2.0%。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以上者为5%~10%。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有器质性心脏人中明显增高,有原发性心肌病为30%,在需要施行二尖瓣手术的病人可高达60%。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Ebstein心脏畸形也可合并心房颤动,在25~40岁者其发病率>40%,在60岁以上手术者大于60%。1980年Scheinman应用房室结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安装心脏起搏器。1980年Williams和Cox提出和应用左心房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其手术原理为隔离心房颤动于左心房,心脏其部分为窦性心律,右心房与心室协调收缩和舒张,提高心排出量,但左心房仍有颤动可产生血栓栓塞。继而1985年Guirandon应用走廊术(corridor procedure),其原理为制造一条含有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心肌组织通道,并与右和左心房心肌组织隔离,从而心房颤动不影响窦性心律的传导保持生理心室驱动。但走廊术丧失心房与心室同步激动和心房传输功能,从而不能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还存在血栓栓塞的危险。1991年Cox报告Ⅰ型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以来,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手术术式从Ⅰ型和Ⅱ型发展至Ⅲ型,以及目前提出和开始进行的放射性切口手术(radial incision approach):治疗范围从孤立性心房颤动到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慢性心房颤动。1996年Harada和Sueda发现单纯二尖瓣病而致的心房颤动起源于左心房,提出应用左侧迷宫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如成人房间隔缺损和Ebstein心脏畸形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病人,心房颤动起源于右心房,同时进行右侧迷宫手术和上述先天性心脏畸形修复,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三种。阵发性心房颤动又称暂时心房颤动,多为急性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天,可以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其病因为大量饮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阵发性心房颤动也可为心脏和胸外科的并发症。持续性心房颤动为心房颤动不加干预,不能自动转为窦性心律,可形成慢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则是慢性心房颤动,应用药物电击除颤等方法均不能复律,此种心房颤动为终生心房颤动。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未查出任何病因的心房颤动,包括无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窦房结功能障碍和预激综合征等。心房颤动也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自律性或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有些病例因上述心律失常触发而形成心房颤动,如在旁室或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治愈后,心房颤动亦因此而消失。

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历时40多年,概括起来分为二种学说,一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发放冲动加速,另一个为多个子波折返环。支持心房颤动起源于兴奋灶学说的有乌头碱诱发心房颤动的实验模型以及起搏诱发心房颤动。近来发现至少有一组特定病例,快速触发兴奋灶可以产生心房颤动,此病灶经射频消融后,心房颤动得到治愈。最近研究支持Moe等多个折返子波学说,认为心房颤动的产生可能含有多个数目的折返环。Allessie认为心房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子波折返,才出现心房颤动,子波越多构成的心房颤动越细,子波数越少构成的心房颤动越粗。心房面积越大可容的子波数越多,因此大心房多为细心房颤动,心房面积小到不能容纳5个子波折返环,也就不能产生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在生理上有三种危害:①异常不规则的心跳,其快速心率难以控制,病人有不适感和焦虑。②失去协调性房室传导功能,可使心搏量减少20%;持续心动过速会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超微结构变化,可累及心脏收缩和血流动力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③心房内血流停滞增加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适应症

迷宫手术适用于:

1.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内科治疗无效,包括经药物治疗控制心率而不能耐受心律失常症状者或不能耐受所需的药物治疗。

2.慢性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至少有1次血栓栓塞历史。

3.心房颤动合并其他心脏病,如风湿性二尖瓣病,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Ebstein心脏畸形等需要同期施行心内修复、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矫治手术。

对于慢性心房颤动合并二尖瓣病者施行迷宫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劳动强度,所以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①年龄<60岁:②心房颤动历史在一年以上;③有严重症状,药物治疗无效;④有血栓栓塞历史;⑤左心房容量<300ml;⑥左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禁忌症

1.有明显左心室功能不全,并非心律失常本身引起的。

2.合并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手术危及病人生命

3.合并严重肥厚性心肌病,因两种手术同时进行,其危险性极大。

术前准备

除按一般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常规准备外,还注意以下几点。

1.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后天性心脏瓣膜病,测定左心房大小,有无心房血栓,特别是左心室功能指标处于良好状态。有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病者,术前应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

2.加强内科治疗,术前应用洋地黄利尿药以及能量合剂,改善全身状态和心脏功能。

3.进行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工作者,术前准备术中两心房心外膜标测仪器及探测电极网络。

麻醉和体位

麻醉体位:全麻,气管内插管维持呼吸,仰卧位

体外循环转流和心肌保护方法:中度温度(25~26℃),手术复杂者可降至深低温(20~22℃)全身体外循环转流。心肌保护方法在迷宫Ⅲ型手术和(或)同时施行先天或后天性心脏手术中非常重要,在阻断主动脉后,先从升主动灌注温血(37℃)心脏停搏液使心脏停搏,继而应用冷血(4℃)心脏停搏液间断冠状动脉或冠状静脉灌注(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或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每20min一次,每次冷血心脏停搏液10~15ml/kg,同时在心脏四周加敷冰泥,使心肌温度降至6~10℃。在迷宫Ⅲ型手术左心房切口完全缝合后,经顺行和逆行温血灌注直至右心房切口缝合后,排尽心腔内气体,开放主动脉。

手术步骤

1.迷宫Ⅲ型手术

迷宫手术的设计原理:虽然Cox心外膜标测系统限制当时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认识,但标测中还是发现折返性的激动模式和定位变化多端,转瞬即逝,无法根据标测的结果指导手术。从而提出迷宫手术的手术切口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大折返环的波长,使其不能在切口之间的空隙区形成折返,这是防止心房颤动折返环形成的惟一有效方法;此外手术还应保留窦性激动和心房同步传输功能,这样才能消除血栓栓塞的危险。

迷宫Ⅲ型手术在迷宫Ⅰ型和Ⅱ型基础上(图6.55.2.1-1,6.55.2.1-2),做了二点改进:①不做迷宫Ⅰ型的右心房顶部切口,避免窦房结及其动脉和右心房窦性冲动发生区的损伤;②环绕4个肺静脉开口做一杯状切口,尽可能缩小迷宫Ⅰ型和Ⅱ型的隔离区的范围(图6.55.2.1-3),从而保持左心房的转输功能。

胸部正中切口,纵行锯开胸骨,游离胸腺,切开心包悬吊。在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切开主动脉外膜游离主动脉并套一带。将主动脉套带向左侧牵引后,剪开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间心包反折,同样切开上腔静脉外侧与右肺动脉间心包反折,分离上腔静脉近端2~3cm,并套一带。在靠近下腔静脉膈肌用10-0粗线做一缝合悬吊至胸部切口,如此下腔静脉上提。分离下腔静脉四周的心包反折和纵隔组织直至右心房下部并套以一带。将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套带分别向两侧牵引,剪开右肺动脉与左心房后壁间心包反折,游离左心房顶部。在两侧肺静脉间分开斜窦心包反折。以上分离有利于左心房的显露、切开和缝合。全身肝素化后,靠近无名动脉插入主动脉灌注管,在右心房上2cm处直接插入带角导管至上腔静脉,在靠近下腔静脉右心房下部前面插入带直角的下腔静脉管,以及经右肺上静脉插入左心减压管。切开房间沟全长,并向内侧分离1cm。心脏停搏后做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心房三部分切口。

(1)右心房切口:在右心房共做5处切口和靠近三尖瓣环做二处冷冻。

①在离心耳根部远端2cm切除右心耳(图6.55.2.1-4),并吸出右心内血液

②从右心房切口向右心房外侧壁做一斜切口,长2~3cm。

③牵开此切口,显露终嵴,用长弯钳在终嵴后1cm将右心房壁顶向外侧,在此处外侧做2cm纵切口,从此切口平行终嵴分别向上、下延伸直至上腔和下腔静脉近端(图6.55.2.1-5)。在上、下腔静脉完全游离的条件下,做此纵切口比较容易,而且能够保护窦房结及其动脉。

④在下腔静脉插管上方2cm垂直右心房纵切口做一横切口直至右侧房室间沟外侧,缝合此切口下部的纵切口,防止牵引时切口撕裂和切口延伸到腹部下腔静脉(图6.55.2.1-6A)。牵引右心房纵切口上部,显示右心房横切口至三尖瓣环还有2~3cm距离(图6.55.2.1-6B)。吸引冠状静脉窦口的血液,从切口内侧切开心内膜和肌肉直至三尖瓣环,此时必须确认此切口无心肌纤维,一直切割和分离到脂肪垫,并防止右冠状血管的损伤(图6.55.2.1-6C)。在邻近三尖瓣环处冷冻(-60℃,2min)(图6.55.2.1-6D)。在温盐水冲洗后应用5-0聚丙烯线从三尖瓣环处内侧缝合至邻近房室间沟的右心房横切口的心肌(图6.55.2.1-6E)。

⑤在右心耳切口的斜切口的起始部的对侧做右心房前切口直至右侧房室间沟外侧(图6.55.2.1-7A)。牵开右心房纵切口,可见右心房前切口距离三尖瓣环约有3cm(图6.55.2.1-7B)。从心房内侧切开心内膜和心房所有肌肉露出脂肪垫直至三尖瓣环,也要注意勿伤及右冠状动脉。在邻近三尖瓣环的右心房前切口冷冻(-60℃,2min)(图6.55.2.1-7C),温盐水冲洗后用5-0聚丙烯线从心房内侧而后外侧缝合此前切口(图6.55.2.1-7D)。此时可见到右心房前切口缝合完毕(图6.55.2.1-8)。

(2)房间隔切口和左心房切口 在房间隔有一向下的斜切口,左心房有4处切口和2处冷冻。

①经房间沟做左心房纵切口。

②牵引右心房纵切口可见卵圆窝和房间隔,从房间隔左心房切口上方斜行剪开卵圆窝直至Tadaro韧带上缘(图6.55.2.1-9A),同时剪开邻近的左和右房残端。

③牵开房间隔,可显露左肺静脉开口,二尖瓣及其瓣环。从房间沟左心房纵切口上、下端分别环绕右和左肺静脉4个开口边缘切开左心房后壁呈圆形切口,在左肺上、下静脉开口边缘连接处不切断,留有1cm心房组织(图6.55.2.1-9B),防止缝合时切口错位,有利于此切口边缘对位缝合。

④将内翻的左心耳从根部切除(图6.55.2.1-10A)。在左心耳切口与环绕两侧肺静脉开口的圆形切口在左肺上、下静脉开口边缘连接处冷冻(-60℃,2min)(图6.55.2.1-10B)。应用4-0聚丙烯线缝合左心耳根部切口(图6.55.2.1-10C)。

⑤在两侧肺下静脉开口之间的切口垂直至二尖瓣后瓣环做左心房左下纵切口,切开心内膜,分离出冠状静脉(图6.55.2.1-11A),分离和切断心房肌肉,勿伤及冠状静脉窦和左回旋冠状动脉。前者撕裂可以修复,后者切断,则产生心肌梗死。应用3mm冷冻探头进行冠状静脉处冷冻(-60℃,3min),注意冷冻要穿透冠状静脉,防止其四周遗留少许心肌纤维导致心房颤动复发。在冷冻处放一金属夹,如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可作此处射频消融(图6.55.2.1-11B),应用4-0聚丙烯线缝合切口(图6.55.2.1-11C)。此时可进行二尖瓣的修复或置换术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左心减压管可从左肺上静脉拉回至左心室。应用3-0聚丙烯线从左肺上、下静脉开口边缘切口连接处向上下方缝起,分别环绕左侧上肺静脉和左侧肺下静脉开口的边缘切口连续缝合至右肺上静脉开口边缘以及经垂直二尖瓣环左心房左下纵切口端和右肺下静脉开口边缘(图6.55.2.1-12)。应用4-0聚丙烯线缝合房间隔切口和继续缝合环绕两侧肺静脉开口的边缘切口(图6.55.2.1-13A、B)。缝合右心房残端切口和房间沟处左心房纵切口(图6.55.2.1-13C、D)。应用4-0聚丙烯线缝合右心房下部横切口(图6.55.2.1-14A)。缝合右心房纵切口上部(图6.55.2.1-14B),继续缝合至心房纵切口下部。最后进行右心房斜切口和右心耳切口的缝合(图6.55.2.1-14C)。迷宫Ⅲ型手术切口缝合完毕(图6.55.2.1-15)。顺行和逆行温血灌注和排尽心腔内气体后开放主动脉。复温和心脏复搏,辅助体外循环时间约为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3或1/2,待心肌收缩有力和血压平稳后,安放心脏起搏导线,心率慢者进行心脏起搏,而后逐渐停止体外循环运行。

2.右侧迷宫手术

此手术适用于成人Ebstein心脏畸形、先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手术效果满意。

在全身中度低温(25~26℃)体外循环转流。应用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脏四周敷以冰泥,以保护心肌。

胸部正中切口,分离胸腺,切开心包悬吊。分离上、下腔静脉各套一带。从靠近无名动脉插入主动脉灌注管,直接插入带直角管至上、下腔静脉管,经右肺上静脉插入左心减压管。做迷宫Ⅲ型的右心房5处切口和2处冷冻,并做房间隔斜切口,然后进行房间隔缺损的修复或Ebstein心脏畸形的房化心室折叠术或三尖瓣置换术,缝合右心房切口,排尽心内气体,开放主动脉。

3.左侧迷宫手术

1995年Harada和Sueda分别在心房颤动合并单纯二尖瓣病病人手术中应用两心房心外膜标测发现左心房有规则和反复折返性激动和左心耳和左肺静脉外侧有最短周长区域,从而认为上述病人的心房颤动绝大多数来源于左心房,提出施行左侧迷宫手术。

麻醉、体位、体外循环转位和心肌保护方法与迷宫Ⅲ型手术相同。

做房间沟左心房纵切口,以及卵圆窝的斜切口和环绕肺静脉开口边缘圆形切口,切除左心耳和左心房左下纵切口以及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术与迷宫Ⅲ型手术中房间隔切口和左心房4处切口和2处冷冻相同,以后缝合左心房和房间隔切口,详见迷宫Ⅲ型手术。术中同时进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1995年和1997年Sueda分别报道改良左侧迷宫手术的结果,其手术方法不做左下纵切口而进行该区的多处冷冻。

4.放射性切口手术

设计原理:1999年Nitta报道为了避免使用迷宫手术的环绕肺静脉4个开口圆形切口和发生左心房后壁隔离区而影响左心房激动顺序和收缩功能,根据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和心房冠状动脉分布而设计的放射性切口手术(图6.55.2.1-16),达到较迷宫Ⅲ型手术更符合心房激动顺利和维护心房传输功能大的外圆为心房及其外周的房室瓣环。小的圆圈为窦房结,暗区为左心房隔离区。箭头表示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前沿至瓣环。图中也画出心房冠状动脉起源于房室间沟的冠状动脉及其分布。注意放射切口手术(A)保留更符合生理的心房激动顺序和大部分心房血液供给,而迷宫手术不大符合心房激动顺序和破坏部分心房冠状动脉(B)全麻,气管内插管维持呼吸,仰卧位。

体外循环转流和心肌保护方法、胸部正中切口、主动脉和腔静脉插管以及经右肺上静脉插入左心减压管均与迷宫Ⅲ型手术相同。

放射性切口手术比迷宫Ⅲ型手术简单,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切除右心耳和弃用环绕肺静脉4个开口的圆形切口。具体手术做法:

(1)右心房有4处切口和2处冷冻。从右心耳尖部做右心房斜切口和前切口,与迷宫Ⅲ型一样做右房纵切口和横切口,并在右心房前切口和横切口靠近三尖瓣环处分别冷冻(-60℃,2min)(图6.55.2.1-17A、B)。

(2)房间隔切口是从房间沟左心房纵切口下端向前上方切开卵圆窝(图6.55.2.1-17C)。

(3)左心房切口与迷宫Ⅲ型差异较大,为4处切口和较多冷冻部位。在房间沟做左心房纵切口,牵引房间隔切口,显露左心耳和肺静脉4个开口和二尖瓣及其瓣环。在左心房纵切口下端切开左心房后壁沿右肺下静脉开口边缘绕左肺下静脉下方直至二尖瓣后外交界二尖瓣环,并作冷冻(-60℃,2min)。切除左心耳。从两侧肺上静脉开口间上方切开左心房顶部直至心耳切口下边中部。分别在肺静脉开口四周边缘进行3mm探头冷冻,并在两侧上、下肺静脉开口之间应用1.5mm探查冷冻(-60℃,2min)(图6.55.2.1-17)。缝合左心耳切口,分别缝合左心房顶部和底部切口。缝合房间隔切口。最后依次缝合右心房纵切口,横切口,前切口和斜切口。排尽心腔内气体,开放主动脉。体外循环辅助转流时间约为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2或1/3,待心脏跳动有力,鼻咽温度37℃,肛温35℃,停止体外循环转流。

还有许多改良迷宫Ⅲ型手术,在肺静脉4个开口边缘应用冷冻、电灼和射频消融等方法代替隔离肺静脉4个开口的圆形切口,兹不赘述。

术中注意要点

1.重视心肌保护 常规迷宫Ⅲ型手术含有两心房和房间隔10处切口和4处冷冻,加上附加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修复或置换术,需要主动脉阻断时间约150~160min,转流时间200~220min,为此要加强心肌保护,有以下两种方法:

(1)在心脏停跳下施行迷宫Ⅲ型和(或)其他附加手术。开始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产生心脏停跳,继而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使心肌温度降至6~10℃,以后每隔20min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1次,每次10~15ml/kg。在左心房和房间隔切口缝合和附加二尖瓣手术完成后,开始温血逆行冠状静脉窦和顺行冠状动脉交替灌注,缝合右心房切口,此时心肌温度可达37℃,开放主动脉。此种方法可使迷宫Ⅲ型手术和附加手术均在心脏停跳下进行和保持术后心功能良好。

(2)减少阻断主动脉和心脏缺血:时间。在转流后,先作好右心房5处切口,阻断主动脉常规冠状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心脏停跳后做右心房横切口和前切口至三尖瓣环处切开心内膜和所有心肌纤维和冷冻。继而做左心房切口和房间隔切口和附加手术以及冷冻,待左心房和房间隔切口缝合后开放主动脉。右心房切口则在开放主动脉和心脏跳动下进行。如此可减少了包括右心房切口和缝合的阻断主动脉和心肌缺血的时间。

2.迷宫Ⅲ型手术在转流前要游离好上、下腔静脉和左心房顶部纵隔组织,有利于显露左心房内肺静脉开口、左心耳和二尖瓣,进行左心房切口缝合。

3.做右心房纵切口至上腔静脉时,应保护窦房结及其动脉;右心房横切口和前切口延长至三尖瓣环时要细致分离和切断所有心肌纤维,防止损伤右冠状动脉。

4.做左心房左下纵切口,先做心内膜切开和分离现冠状静脉进行冷冻,并分离至二尖瓣环,防止冠状静脉和左回旋冠状动脉的损伤。文献中报道1例迷宫手术损伤左旋冠状动脉产生心肌梗死。

5.左心房有血栓者,应分离其包膜成块剥离整个血栓和摘除,勿留粗糙面。

6.左心房切口的缝合比较困难,先缝好几处切口对合的标志线,有利于应用3-0聚丙烯线对好切口边缘缝合,先环绕两肺上静脉后两肺下静脉开口边缘切口的严密缝合,针距约1.0~1.5mm,每缝一针必须拉紧,防止松线漏血。

在开放主动脉后,立即检查左心房切口是否漏血,必要时在漏血处加缝几针,有针眼渗血者可用纱布压迫止血

7.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左心室各段活动以及二尖瓣修复的完善程度。

8.术终安放心脏起搏导线。

9.遇有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转流时,及时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

术后处理

回监护室后,严密观察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等监测指标,每日作一次心排出量测定。术后往往是交界心律,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50~60次,需用心脏起搏7~8d,逐渐恢复窦性心律每次80~100次。机械性辅助时间2~4d。术后有水潴留,可能与心房钠利尿肽分泌减少有关。术后24h维持液体负平衡,间断应用速尿,延长至术后5~7d。此时病人自觉口渴,必须限制摄入液体量,防止液体入量超负荷,直至出院或出院数周。术后常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一般在术后5~7d心排出量恢复正常。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可间断应用甘露醇。术后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者,待心排出量逐渐恢复正常后停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6~8周,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则术后终生抗凝治疗。

并发症

1.出血 术中细致缝合和术后严密止血是防止术后出血的主要措施。术后出血较多者,应立即送回手术室开胸止血。在左心房后壁切口有出血时。应再次应用体外循环转流,轻轻翻转心脏缝合止血,并加用钙剂和止血药物。极少数病例经止血后仍有少量渗血,可用无菌的长纱布条压迫左心房后壁切口,待术后3~4d,从伤口将遗留的一段纱布缓慢旋转取出。这是一种不得已进行的措施,但效果十分显著。

2.心律失常 术后一般心动过缓,需用心脏起搏器。但也有1/5到1/3发生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这是由于为不应期缩短,而在迷宫Ⅲ型手术心房切口间产生小的折返环。此种心律失常往往随着应用延长不应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消失,大多数病人在术后前3个月应用普鲁卡因酰酰胺或双异丙吡胺,直至心房扑动或颤动消失。

3.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一般在术后心排出量稍有降低,在术后第5~7天恢复正常。但在同时施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手术者可能出现比较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除用加强心肌收缩力量的药物外,有时需加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4.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 过去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有些病人术前就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近来手术方法改进,避免窦房结及其动脉的损伤,防止发生此综合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者术后应用心房和心室顺序起搏。

5.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虽然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也有极少数病人术后产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对此种病例安放永久性起搏器。

6.术后胸腔积液,少数病人术后产生延缓性心包填塞。应及时发现立即施行闭式胸腔引流或心包穿刺和心包引流。

7.同时施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者,术后可能产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应间断检查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迷宫手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迷宫手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