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散
目录
《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处方】 黄皮(去粗皮)半两(炙焦),黄连半两,海螵蛸3钱,五倍子3钱,轻粉1分(研入)。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功效与作用】 小儿一切疮疡。
【用法用量】 疮干用油调敷,湿时干敷。
【摘录】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五
《惠直堂方》卷一:金华散
【处方】 椿白皮1两(须臭气者,去粗皮,取向东南者),松花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红白痢。
【用法用量】 红痢,蜜调;白痢,沙糖调;红白痢,蜜糖兼调,每服3钱,空心滚水调下。
【注意】 忌厚味。
【摘录】 《惠直堂方》卷一
《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处方】 松花3钱,地榆2钱,干荷叶2钱,椿根白皮1两(臭者佳,去粗皮,取根向东南者)。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红痢,蜜调服;白痢,黑糖调服;红白相间,蜜与糖调服,加温水少许。
【注意】 忌面食、荤腥、油腻之物。
【摘录】 《良朋汇集》卷一
《外科百效》卷一:金华散
【处方】 绵纹大黄(炒断烟)。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与作用】 恶毒恶疮,作热作痛。
【用法用量】 或添入它药内亦妙。
【摘录】 《外科百效》卷一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与作用】 收水,凉肌,解毒。主痘症后肌疮,疳疮,疥癣。
【用法用量】 方中黄耆,《准绳·幼科》作黄芩。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
《普济方》卷四○四:金华散
【处方】 黄连1两,菊花1两,枸杞子1两,甘草3分,牛蒡子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明目,除昏暗,退翳膜。主痘疮入眼,昏暗,翳膜遮障。
【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四
《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处方】 大黄30两,瞿麦(净)10两,荆三棱5钱,槟榔5钱,茴香5钱,黄芩4两,木香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白面1斤,和药匀,水搜作10余饼,微晾干,用猛火焙1夜,极干,又为末,入木香。
【功效与作用】 远年沉积,酒食过多,生冷所伤,惊忧聚结不散,胸膈膨闷,胁肋坚痛,肌瘦减食,时发寒热,夜多盗汗,身体俱黄,四肢浮肿,痰涎壅盛,咳嗽胸满,呕逆恶心,脏腑虚弱,脐腹刺痛,肠滑下利,脓血疮癞,不服水土,及妇人经候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临卧服,用酒调下,至五更时取恶物,更以温粥补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女科百问》卷上:金华散
【处方】 玄胡索1两,瞿麦1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干葛1两,石膏2两,蒲黄半两,桂心3分,威灵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
【用法用量】 凡方中云分者,二钱五分也。
【临床应用】 崩漏: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处方】 当归3两(醋炒),蒲黄1两半(炒黑),干姜6钱(炮黑),桂心6钱(炒黑),黄连6钱(炒黑),石膏6钱(煨过),灵仙6钱(炒黑)。
【制法】 上为散。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各家论述】 冷热不调,血瘀冲任,故腹痛心烦,暴崩不止焉。姜、桂温冲任之寒,膏、连平肝胃之热;当归醋炒,养血归经;蒲黄炒黑,破瘀止血;灵仙走经络以调经也。为散,以散其瘀;饮下,以和其胃,使胃气调和,则冷热无不调,而血无瘀逆之患,何烦痛不除,暴崩不止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金华散
【处方】 郁金(皂角水煮)1钱,天竺黄1钱,牙消(煅)1分,甘草(炒)1分,朱砂1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蜜水调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处方】 大黄末4钱,牵牛末4钱,朴消(研末)8钱,巴豆肉5个(研)。
【制法】 上药都拌匀。
【功效与作用】 水气肿满,通身明亮。
【用法用量】 此方猛烈,斟量所宜。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青囊秘传》:金华散
【处方】 大黄3两,熟虎(即熟石膏)3两,姜黄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一切火症。
【用法用量】 马兰根汁调敷。
【摘录】 《青囊秘传》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处方】 黄丹(煅)1两,轻粉1钱,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干湿疮癣。
【用法用量】 先洗,次干掺之;如干癣疮,用腊月猪脂和敷;如无,用麻油亦可。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