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龟板,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龟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目前商品中,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分为"血板"和"汤板"二类,习惯认为以血板为佳。

乌龟 别名:金龟。Chinemys (Geoclemys) reevesii (Gray)-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uata,龟科Testudinidae ,水栖爬行动物。头形略方,吻端尖圆;颌无齿而成角质喙,鼓膜明显;身体表面复以表皮形成的鳞甲,或称角板,鳞甲下面为真皮形成的骨板;背面鳞甲棕褐色;顶鳞甲后端宽于前端;中央为五枚脊鳞甲,两侧有四对肋鳞甲,绿鳞甲每侧十一枚;肛鳞甲二枚;腹面由六对鳞甲组成;淡黄色。背、腹鳞甲在体侧相连。尾短而尖细,四肢较扁平,指、趾间具蹼,后肢第五趾无爪,余者均有爪。

乌龟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类为食。生活力颇强,数月断食可以不死。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别 名

龟甲、神屋(《本经》)

龟壳(《淮南子》)

败龟甲(《小品方》)

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

龟筒(《本草衍义》)

龟下甲(朱震亨

龟底甲(《药品化义》)

龟腹甲(《医林纂要》)

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

处方名

龟板、龟版、生龟板、炒龟板、炙龟板、醋龟板、龟板胶、酥龟板等

处方中写龟板指生龟板,为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入药者。

炒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入药者。

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

龟板胶又名龟胶龟甲胶、龟板膏。为净龟板经煎熬、浓缩制成的胶质块状物,褐色半透明。兼有补血止血之功。

药用部位

本动物的肉(龟肉)、血(龟血)、胆汁龟胆汁)、腹甲所熬之胶(龟版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制

全年皆产,以8~12月产量最多,捕捉后杀死,取其腹板,刮净筋肉,晒干,称为"血板";若将乌龟用热水煮死,取腹板,去净筋肉晒干则称为"汤板"。

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①《别录》:“龟,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勿令中湿,中湿即有毒。”②《蜀本草》:“《图经》云,此江河湖水龟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色分明。今所在皆有。”

炮制

1. 生龟板:与鳖甲同。

2. 制龟板:与鳖甲同。

性味归经

甘咸、寒。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甘,有毒。”

③《药性论》:“无毒。”入肝、肾经。

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三经。”

⑤《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功用主治

滋肾潜阳,退虚热肾阴不足骨蒸劳热、久咳、咽干口燥遗精崩漏带下、腰膝痿弱无力、久痢久疟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8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药物配伍

《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药对》:“畏狗胆。”《本草备要》:“恶人参。”配鳖甲,养肝益肾、精血互化。配知母,滋阴降火;配元参,软坚散结;配黄柏,水火济之。

用法禁忌

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龟的腹板。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长江流域之湖北沔阳、黄岗、邦感,安徽芜湖、安庆,湖南常德、汉寿,江苏南通、苏州、镇江,浙江海宁、嘉兴等地。销全国并出口。此外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亦产,一般自销。

化学成份

含骨胶质、水解物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及钙盐等。

药材鉴别

腹板略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肋鳞板附于两侧,略呈翼状。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腹板由12块腹鳞甲对称嵌合而成,鳞甲间呈锯齿状嵌合,前端较宽略呈圆形或截形,后端较狭且内陷,呈V形缺刻,两侧的肋板由4对肋鳞甲合成,在其两端往往留有一块残缺绿鳞甲。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时略带血痕(血板),或无光泽,皮已脱落(汤板)。质坚硬。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腥,味微咸。

以质干、板上有血斑、块大无腐肉者为好。

附注

1. 龟板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系龟板经熬煮浓缩加工而成的胶质固块。5~8月间将龟板浸入水中,使残肉腐烂与骨甲分离,表面的膜多脱落,然后洗净,用清水漂至无气味为止,晒干,放入锅中熬煮2昼夜,直至龟板完全变酥时,过滤,再浓缩,最后入模中冷却,切片晒干。本品为四方形扁块,长约2.6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8厘米,褐色略带微绿,顶端有老黄色略似猪鬃纹之"油头"。对光视之,透明,洁净如琥珀。质坚硬。以松脆、透明者为佳。龟板胶有滋阴止血之效。

2. 二仙胶(龟鹿二仙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et Cornus Cervi 为龟板胶和鹿角胶的混合物,再加枸杞党参共同溶入,浓缩,入模冷却,切片干燥即成。本品为四方形的块状,长约2.5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5厘米。以色黑而坚硬、劈开有亮光者为佳。主治骨蒸、潮热、遗精、阴虚等。

出处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见岸旁渔舟取龟板,用銛刀剜其肉,最为残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水龟》:“古者上下甲皆用之,至 日华 始用龟版,而后人遂主之矣。”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龟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龟板》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