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ye综合征
治疗方案
1、积极降低颅内压 对颅压密切监测,控制脑水肿,是成功抢救本病的关键,在保证每日水的生理需要量基础上,适当限制每日水分进入。一般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降低头颅压,每次1g/kg,每4—6小时一次,危急患者可用人工机械过度换气,降低PaCO2并将其控制于20—25kPa,一般在数分钟内即可使颅压显着降低。
2、纠正代谢紊乱 本病患者均存在糖原短缺、应在治疗开始静脉注射10%—15%葡萄糖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可能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3、其他 控制惊厥发作,可用苯巴比妥,5—10mg/(kg.d),该药除控制惊厥外,还有减少脑组织代谢率,对大脑起保护作用,抢救中避免使用水杨酸或酚噻嗪类药物。
疾病别名
疾病分类
儿科
疾病概述
Reye综合征(下称RS),即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一时性、可逆性和自限性疾病。基本病变是急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肝脂肪浸润。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损伤和酶活性丧失是其病理基础。病理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脑水肿和重度的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质地坚实。伴有显着的脑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死率高达70-80%。
疾病描述
本病1963年由Reye等首先报告而命名为Reye综合征,因出现急性弥漫脑水肿和肝脏为主的内脏脂肪变性病理特征,曾被称为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实验室显示肝功能异常,由于诊断和防治水平不断提高,本病病死率已从最初的40%以上降至10%左右,死亡原因大多与急性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有关。
症状体征
多数患儿年龄在4~12之间,6岁为发病高峰,农村较城市多间,患儿平素健康,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前驱疾病。往往在前驱疾病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频繁呕吐、其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反复惊厥和进行性意识障碍,常在数小时内进入昏睡、昏迷至深度昏迷,严重者呈去脑强直。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分别考虑并发枕骨大孔疝或天幕裂孔疝若抢救不及时,很快死亡,一般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脏可有轻、中度肿大,但有可不大,虽然肝功能显着异常但临床无明显黄疸表现。
肝功异常表现转氨酶增高、高氨血症、高游离脂酸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婴幼儿易有低血糖。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无其他异常。周围血白细胞反应性增高,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病程有自限性,大多在起病后3—5天不再进展,并在1周内恢复。重症患儿易在病后头1—2天内死亡,幸存者可能遗留各种神经后遗症,长时间持续昏迷者后遗症发生率高。
疾病病因
本病基本病理生理特点广泛的急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此种障碍的原因尚完全清楚。90%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国外报道B型流感和水痘流行期间可见本病发病增多,美国医师比较强调在流感和水痘患儿使用水杨酸药物有诱发本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理生理
最突出的表现肝脏外表呈黄色,提示肝内甘油叁脂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肝细胞一致性胞浆泡沫样变成伴微泡状脂肪滴沉积。电镜下主要间线粒体肿胀和形态改变。神经细胞有类似,肉眼间明显脑水肿。此外,肾脏、心肌也可见类似表现。
肝脏线粒体的急性损伤最为严重,线粒体内许多酶与体内主要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导致能量和氨基酸、脂肪酸、一体糖代谢障碍,如尿氨酸转氨甲酰酶(OTC)、氨基甲酰合成酶(CPS)丙酮酸脱氢酶减少,进而导致体内的氨气不能转变为尿素,引起高氨血症,脂肪酸氧化受阻,造成脂肪在肝脏和重要脏器沉积、叁羧酸循环中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产生ATP减少,直接影响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在此基础上,肝糖原减少,葡萄糖生成,引起低血糖,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诊断检查
本病虽有急性脑病各种临床表现,但根据其显着的肝功能异常,脑脊液无明显变化等,可化脓性、结核性或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区别又根据本病肝功能虽异常但无黄疸,可与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相鉴别。某些遗传代谢病如尿素循环酶缺陷,有机酸尿症可酷似Reye综合征表现,可通过详细病史,针对代谢病的尿液筛查,以及遗传学诊断进行鉴别。
特别提示
Reye综合征是流感病毒感染时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主要在15岁以下小儿中发生,常见于2~16岁的儿童,婴幼儿、儿童均匀分布,偶见家族性病例。
婴儿小于1岁者,如患本病则常有惊厥发生且多伴低血糖,呼吸紊乱,如呼吸暂停及过度换气,而前驱病毒感染及呕吐则不如大年龄小儿显着。
既往本病病死率高达80%,现已降至10%~20%。但能存活的病多数是在昏迷后几天即有好转;昏迷越久,预后越差。后遗症包括智力受累、惊厥、运动功能受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