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病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伊波拉病毒出血热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埃博拉病毒病(EVD,旧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90%。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组织传播。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人以及其他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重病病人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人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埃博拉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埃博拉病毒属是丝状病毒科(线状病毒)的三位成员之一,另两位为马尔堡病毒属和Cuevavirus属。埃博拉病毒属包括五个不同的属种:

  1.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
  2.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
  3.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
  4.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5. 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与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则与之无关。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属种见于菲律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感染人类,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人间报告出现这一属种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传播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类。在非洲,有文件记载,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

埃博拉随后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这种传播是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导致的。在安葬仪式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这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具有作用。病情已经康复的男性在痊愈后高达七周时仍可能通过其精液传播病毒。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性。一位实验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后高达第61天时,仍从其精液中分离到了埃博拉病毒。

时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疑似或者确诊病人时获得感染的情况。这是在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造成的。

在与受到莱斯顿埃博拉感染的猴或猪存在接触的工人中,已记录到几起人间感染情况,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症状。因此,与其它埃博拉种群相比,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人间的致病力似乎较弱。

然而,现有仅有的证据来自健康成年男性。就该病毒对所有人群的健康影响做出推断还为时尚早,比如针对免疫受损人员,患有基础性医学病症者、孕妇和儿童。在对该病毒在人间的致病性和毒力可能作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开展更多研究。

流行情况

  •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近赤道西部省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1976年6月-9月间,苏丹发现284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17人死亡。在扎伊尔,同年9月-10月间共有318个病例,280人死于该病。1977年扎伊尔有一例病例,1979年苏丹再次出现爆发。
  • 1995年扎伊尔的Kikwit出现了大的流行,315人感染,244人死亡。
  • 1994-95年有1例人类埃博拉出血热及数例黑猩猩感染在科特迪瓦被证实。
  • 在加蓬,埃博拉出血热于1994年首次发现并于96年2月和7月有两次爆发。
  • 2000年秋天乌干达北部出现一次爆发。 
  • 2014年3月以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西非国家卫生部继续报告发生因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新发病例和死亡。

症状和体征

埃博拉病毒病潜伏期2天至21天。本病主要能对肝、脾和肾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 主要症状有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

本病在发病之后有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 发病2~3天 出现呕吐恶心腹泻黏液便血便,而且可能有持续几天的腹泻。
  • 病程4~5天 此时已经进入极期,在极期出血是常见的事,一般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特别注意的是,孕妇会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除此之外,还会持续发热,意识也会出现变化;可能并发有心肌炎肺炎等。
  • 病程6~7天 可能会出现,以肩部、手心、脚掌为主的麻疹斑丘疹,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被扩散到,并且在几天后脱屑
  • 病程8~9天 部分重症患者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在这期间死亡,原来主要是出现肝、肾衰竭

如果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则会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

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

在做出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诊断前应当排除的其它疾病包括:疟疾伤寒志贺菌病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通过若干类型的检查在实验室获得明确诊断:

  • 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抗原检测试验
  • 血清中和试验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 电子显微镜
  •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病人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

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 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人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人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
  • 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人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埃博拉病毒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埃博拉病毒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