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糖灵
概述
优糖灵是第2代磺脲类降血糖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并有降脂和抗凝血作用。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无明显蓄积作用,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轻、中度糖尿病患者。有发生过敏反应、肝脏损害和味觉改变的报道。
优糖灵药典标准
品名
中文名
优糖灵
汉语拼音
Geliebiqin
英文名
Glipizide
结构式
分子式与分子量
C21H27N5O4S 445.5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5-甲基-N-[2-[4-[[[(环己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乙基]-吡嗪甲酰胺。按干燥品计算,含C21H27N5O4S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易溶,在丙酮、三氯甲烷、二氧六环或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203~208℃。
鉴别
(1)取本品约50mg,加二氧六环5ml,置水浴中加热溶解,加0.5% 2,4-二硝基氟苯的二氧六环溶液1ml,煮沸2~3分钟,溶液显亮黄色。
(2)取本品,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26nm与27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两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为2.0~2.4。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808图)一致。
(4)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
有关物质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25ml使溶解,用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4-[2-(5-甲基吡嗪-2-甲酰氨基)乙基]苯磺酰胺(杂质Ⅰ)对照品约1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相应的杂质峰,其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0.5%),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0±0.05)-甲醇(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取优糖灵对照品与4-[2-(5-甲基吡嗪-2-甲酰氨基)乙基]苯磺酰胺(杂质Ⅰ)对照品,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0.5mg与2.5μg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理论板数按优糖灵峰计算不低于2000,优糖灵峰与杂质Ⅰ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20ml,用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优糖灵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
降血糖药。
贮藏
制剂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优糖灵说明书
药品名称
优糖灵
英文名称
Glipizide
优糖灵的别名
吡磺环己脲;格列匹散得;格列吡嗪;洛厄尔巴;瑞易宁;依必达;迪沙;美吡达;优哒灵;灭糖尿;Glibenese;Minidiab;Minodiab;Mitoneu;Glucotrol XL
分类
剂型
1.片剂:每片5mg;
2.灭糖尿,片剂:5mg;
3.美吡达,片剂:5mg;
4.迪沙,片剂:2.5mg;
5.优哒灵,片剂:5mg;
6.依必达,胶囊:5mg;
7.优糖灵,胶囊:5mg。
优糖灵的药理作用
优糖灵为第2代磺脲类降血糖药,并有降脂和抗凝血作用。其降血糖作用迅速而强,约为甲苯磺丁脲的1000倍,疗效近似格列苯脲,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的β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同时亦刺激胰岛α细胞使高血糖分泌受抑制。其作用方式和氯磺丙脲相似而毒副作用更低且无致畸现象。此外,有人认为优糖灵尚有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肌肉利用和消耗葡萄糖的作用;还可能通过胰腺外的作用改变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增强胰岛素作用,所以有些患者服用单一剂量就可有效地控制血糖达24h。另有文献报道,优糖灵能纠正早期糖尿病的微细血管循环障碍,降低血浆的三酰甘油水平,加快体内胆固醇向HDL的转化,还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和提高对纤维蛋白分解、吸收能力,因而可抵制血小板凝集,减缓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内皮损伤,对微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利用控释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持久降血糖作用,药效可维持24h,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优糖灵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完全、迅速,30min后即可见血糖明显下降,如与食物同服,吸收可延迟30~40min,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2h,维持降血糖作用时间长达10h以上。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无活性,血浆半衰期为2~4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99%。24h内可排泄药量的97%,3天(72h)内可全部排清,故无或极少因蓄积而产生“低血糖症”的不良反应。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用量小是优糖灵几大特点。
优糖灵的适应证
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各型糖尿病,包括单用饮食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及伴有血糖病变的糖尿病。
优糖灵的禁忌证
1.已有酮血症、酸中毒、糖尿病昏昏迷、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有严重感染及处于高热状态的患者禁用。
2.孕妇和对优糖灵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长期用药可致药效降低,儿童、老年病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2.服用时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应用小剂量效果不佳时,可以加至每天4~6片,但不宜应用过大剂量。
优糖灵的不良反应
与其他口服磺酰脲类药物相似,但较少且较为轻微,偶有低血糖,尤其是年老体弱活动过度、不规则进食、饮酒或肝肾功能损害者。有胃肠道功能失调(恶心、上腹胀满感、腹泻等)、头痛等,其发生率为1%~2%,还有皮疹和轻微的血常规变化(如谷丙转氨酶短暂升高),一般在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优糖灵的用法用量
优糖灵的用量应因人而异,最好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定期尿糖和血糖化验结果而制定。一般成人每天剂量为2.5~20mg,早餐前30min服用。每天剂量超过15mg时,宜分早、午、晚3次餐前服用。每天最大剂量不宜超过30mg。首次使用优糖灵的患者应由低剂量初始,即每天剂量2.5~5mg,逐渐增加剂量至得到最满意效果;已服用过其他降糖药而需要改用优糖灵的患者除查证原用药物种类、性能、服用周期之外,应停用其他降糖药3天,并应从低剂量初始,一般以优糖灵1片(5mg)代替原用药物1片,同时应注意监护和定期检测血糖及尿糖值;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每天使用胰岛素30~40U,可服用优糖灵取代,首次可用每天剂量2.5~20mg药物取代50%的胰岛素用量,以后逐渐增加优糖灵剂量取代胰岛素,直至疗效满意为止。
优糖灵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优糖灵与香豆素类、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磺胺类、保泰松、氯霉素、环磷酰胺、丙磺舒、水杨酸盐类药物合用可加强其降血糖作用。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等合用时可减低其降血糖效果。优糖灵与β受体拮抗剂合用时,要非常小心谨慎,有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危险,亦有可能增加高血糖的危险。
专家点评
优糖灵大多数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未能用饮食疗法控制者,口服后血糖下降,空腹时降低23%,餐后降低28%,长期应用时,约在1~2周后血糖稳定于较低水平,临床疗效报道不一,自80%~97%不等,与患者年龄和病程等因素有关。据国外报道,大于60岁者,有效率为75%,小于60岁者仅62%有效;病程在3年以内者,疗效较好,但治疗长达4~6年者仍有效,仅少数失败。另有报道应用优糖灵治疗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85.6%,其中70例为显效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常用药物之一。优糖灵的缓释制剂,作用维持24h,每天只需口服1次,患者耐受性好,降糖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理想药物。
优糖灵中毒
优糖灵(吡磺环己脲、美吡达)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作用基本同D-860,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血浆半衰期2~4h,作用维持时间10h,1d内可排出药量的97%,无明显蓄积作用,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常用量2.5mg,2~3/d,餐前服用。根据血糖、尿糖调整剂量。有发生过敏反应、肝脏损害和味觉改变的报道。
处理要点同甲苯磺丁脲的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
1.常规用药时,可发生腹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肝脏损害。
2.过量服用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3.过敏反应:皮肤瘙痒、出现红斑、荨麻疹、剥脱性皮炎、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诊断要点:
有甲苯磺丁脲应用史,出现上述表现。
治疗要点:
2.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改为饭后服药;从小剂量开始,加用抗酸剂可减轻或防止症状。
3.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予抗过敏治疗。
4.出现肝脏毒性,立即停药,可迅速恢复;可同时给予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