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不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出汗不良的治疗

内服

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局部

(1)早期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手足多汗药水或3%~5%福尔马林外涂,或用5%明矾溶液、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铝溶液或用复方锌铜浸液稀释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湿敷后外用类固醇霜或汗疱泥膏。

(2)对于干燥脱屑者可用皮质类固醇霜或软膏,如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可外用2%~5%水杨酸软膏,10%尿素霜,或用浅层X线照射,每周1次,每次100r,共6次。

中医疗法

内服药法宜健脾利湿,方用健脾除湿汤除湿丸。外用苍肤水或干葛水外洗。

针刺疗法

主穴可取合谷劳宫鱼际间使配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注意事项

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食物。对鱼、虾等一般易诱发本病的食物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

概述

出汗不良(dyshidrosis)又称为汗疱症,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出汗不良为一种皮肤湿疹反应精神因素为激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近来有人发现镍过敏亦可引起。一般于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分布。水疱内含清澈浆液,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及烧灼感。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出汗不良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食物。对鱼、虾等一般易诱发本病的食物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

出汗不良与中医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有人称本病为于足蚓者。

疾病名称

出汗不良

英文名称

dyshidrosis

出汗不良的别名

pompholyx;汗疱症;出汗障碍汗疱疹

分类

皮肤科 > 皮肤腺疾病 > 汗腺疾病

ICD号

I30.1

流行病学

出汗不良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出汗不良的病因

出汗不良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与个人体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精神因素如紧张或抑郁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近来还注意到镍、铬等金属系统性过敏。

发病机制

出汗不良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认为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

出汗不良的临床表现

1.出汗不良好发于手掌、指端、手指侧面,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发生。

2.突然出现多数群集或散在的位于表皮深处的小疱,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呈正常肤色,水疱内含清澈浆液,发亮,偶尔可变为浑浊。疱破后流出黏液性液体,数天后水疱吸收、干涸后残留环状鳞屑,自觉瘙痒及烧灼感,如患病时久可引起手掌皮肤干燥、脱屑、增厚。如有继发感染时,可形成脓疱,炎症明显,重症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4.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出汗不良的诊断

根据季节性反复发作,对称发生于手掌,损害多为小疱、干后脱皮等特点出汗不良诊断较易。斑贴试验通常不能帮助诊断,但对某些物质阳性(如镍、秘鲁香膏)则口服激发试验常能激惹皮损增剧。

中医病机及辨证

中医认为出汗不良为脾胃湿热湿邪浸渍局部所致。

鉴别诊断

出汗不良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汗疱性手足癣

汗疱性手足癣常先有足癣再有手癣,多为一侧先发生,炎症明显,边界清楚,指趾亦可受累,真菌检查阳性。

汗疱型癣菌疹

汗疱型癣菌疹水疱较浅,疱壁较薄,常有活动的癣菌病,病灶痊愈后可自行痊愈,癣菌素试验阳性。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表现主要是表皮剥脱,与出汗不良十分相似,有时很难鉴别。但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无明显的深在性小水疱。

预后

出汗不良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相关药品

泼尼松、谷维素、溴丙胺太林、醋酸、醋酸铝溶液、水杨酸、尿素、除湿丸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出汗不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出汗不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