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Diding.jpeg

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其味辛、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可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毒蛇咬伤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等病症。


药性

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临床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用治痈肿、疔疮、丹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并以渣外敷,或熬膏摊贴患处,均有良效;用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毒蛇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体质虚寒者忌服。

炮制

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鲜用或干燥生用。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

2、《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3、《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4、《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

5、《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疗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6、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附方

1、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千金方》)

2、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3、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4、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5、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㈠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各五钱。煎服。药渣外敷。㈡鲜紫花地丁、鲜野菊花各二两。共捣汁,分二次服。药渣外敷。㈢鲜紫花地丁、鲜芙蓉花各等量。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同时用紫花地丁二至三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治实热肠痈下血:鲜紫花地丁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7、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生意秘韫》)

8、治肠炎、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各一两,[蚂蚁草]]二两,黄芩三钱。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9、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五钱,海金沙一两。煎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10、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普济方》)

11、治小儿走马牙疳,溃烂腥臭:紫花地丁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为末,搽患处。(《滇南本草》)

12、治小儿肝热鼻衄:紫花地丁(鲜)二至三两。加蜂蜜一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13、治毒蛇咬伤:㈠鲜紫花地丁捣汁一酒杯,内服;药渣加雄黄少许,调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㈡鲜紫花地丁、鲜瓜子金、鲜半边莲各适量。共捣如泥,敷患处。(《河南小草药手册》)

14、治跌打损伤:紫花地丁(鲜)捣烂,配方外敷。(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15、治疥癞:紫花地丁与大枫子油、水银硫黄合捣外用。(《岭南采药录》)

16、治稻芒粘咽不得出者:箭头草,嚼咽下。(《乾坤生意秘韫》)

别名

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扁豆秧、小鸡菜。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

出处

本草纲目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地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地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