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
红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又称大血藤。其性平,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经闭痛经;风湿痹痛等病症。
药性
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
应用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本品苦降开泄,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用治肠痈腹痛,常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用治热毒疮疡,常与连翘、金银花、贝母等药同用,如连翘金贝煎(《景岳全书》)。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药同用;用治经闭痛经,常与当归、香附、益母草等药同用。
3.风湿痹痛。本品有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止痛之作用,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常与独活、牛膝、防风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
鉴别
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cm的段状,直径1~3cm。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本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2.《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3.《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4.《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5.《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7.《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附方
1.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五钱,蝉蜕、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景岳全书》)
2.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风湿腰腿痛:红藤、牛膝各三钱,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5.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钩虫病:大血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7.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陕西中草药》)
8.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浙江中医杂志》6:1959)
9.治跌打损伤:大血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10.治血虚经闭:大血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香附二钱。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11.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别名
大血藤、血藤、过山龙、千年健、血竭、见血飞、血通、大活血、黄省藤、红血藤、血木通、五花血藤、血灌肠、花血藤、赤沙藤、山红藤、活血藤。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1s.的干燥藤茎。又称红藤。
出处
《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