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蝮
目录
可能的治疗方案
早期治疗(被咬后4小时前):局部近心端大面积包扎(被咬后30min前),切开冲洗,尽快吸出毒液,烧灼伤口(野外无条件下),应用抗眼镜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局部注射及环封,局部切开减压,引留排毒和中草药治疗为主。中期治疗(被咬伤后4小时至需要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缺损创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坏死组织、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主,根据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后期治疗(手术日至治愈为止)主要为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照成的局部组织缺损。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 2002. 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 19.
中文名
岩栖蝮
拉丁名
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1937)
俗名
黑眉蝮、土球子、狗屎堆、大花蛇(辽宁)
中文目名
有鳞目,蛇亚目
中文科名
蝰科,蝮亚科
中文属名
亚洲蝮属
采集描述
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407~409
赵尔宓,中国蛇类 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P.125-126
刘岱岳、余传隆、刘鹊华,生物毒素开发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P.34
王小平,吴玉群,曲南溪.黑眉蝮蛇蛇毒纤溶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5):291-293
覃公平,中国毒蛇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汪松、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294-295
形态
岩栖蝮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全长雄性518~748(平均644.2士58.9)mm。雌性528~635(平均582.2士34.5)mm。背面黄褐色或砂黄色,有多数(29-44)宽大(占4-5枚鳞)的暗褐色或近黑褐色横纹,横纹前后缘及背脊部色深,中央色较浅;腹面黄白色或灰黑色,无明显斑纹。尾末黑色。头背鳞片密布黑褐色点,有的地方密集,形成不规则斑纹;贯穿眼前后的黑色“眉”纹较宽,上下缘均不镶浅色边,故曾被叫做黑眉蝮;黑眉下方的上唇部灰白色,不均匀地散以黑褐细点;头腹灰白或黄白色,不均匀地散以灰褐色细点。头三角形,背腹较厚而不扁,吻棱较明显,体躯粗壮,尾短。鼻间鳞略似梯形;上唇鳞7,2-1-4式,少数为8(2-1-5)或6(2-1-3),第2枚不入颊窝,第3、4两枚最大,其后各枚较低矮;下唇鳞10-11枚,前3(4)枚切颌片。上颌骨具管牙,有颊窝。
鉴别特征
岩栖蝮背面呈横纹,头侧深色“眉纹”宽,上下都不镶白边;中段背鳞23行,腹鳞加尾下鳞192~212,平均198.3。
地理分布
岩栖蝮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山东。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
生态生物学资料
岩栖蝮的典型栖息地是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亦见于林地边缘,溪流沿岸,漂浮来的和被风刮倒的树木与枝条间。受惊时 ,体贴地放扁,尾急速抖动作响,而后迅即逃逸;在草丛中爬行甚快。曾见被捕捉的蛇呕吐出已吞食的鼠。卵胎生。
有毒/泌毒部位
管牙
毒素类型
混合毒类
毒性
岩栖蝮的毒素以混合毒素为主,能以多种方式影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功能。既含有血小板活化组分也含有血小板抑制组分、既含有出血毒素也含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组分——起抗血栓作用的纤溶酶。蝮蛇咬伤的局部表现:有刺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并有水泡和血疱,甚至皮下淤血、瘀斑,患肢呈明显肿胀,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呕吐、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窘迫、脉搏加快、少尿或者无尿、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亡阴、亡阳症候而死亡。
中毒途径
咬伤
毒素信息
蛇毒金属蛋白酶
分子中文名
分子英文名
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e
蛋白质序列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7SZE0.1
生物学活性
参考文献:
磷脂酶A2
分子中文名
分子英文名
Phospholipase A2 ,PLA2
蛋白质序列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P0DJM8.1
生物学活性
有水解甘油磷脂的第二位脂酰基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的基本酶活性,还有出血毒活性、肌肉毒活性、溶血活性、突触前神经毒活性、突触后神经毒活性、心脏毒活性、血小板聚集活性,并与降压、炎症等多种病理现象有关。
参考文献:
Chen Y, Wang Y, Hseu M, Tsai I.2004.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crotoxin-like and asparagine-6-containing phospholipases A2 in pit viper venoms[J]. Biochemical Journal, 381: 25-34.
Dizkstra RW,Reneteseder R,Kor H, Hol WG, Dreth J. 1983. stuckture of porcine pandcreatic phospholipase A2 at 2.6 A resolau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bovine phospholispase A2[J] .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168:163.
纤溶酶
分子中文名
纤溶酶
分子英文名
Fibrinolytic enzyme, FLE
蛋白质序列
参考文献:
于德涵, 赵文阁,王广慧, 李贺. 2011. 岩栖蝮蛇毒纤溶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7(14): 17-21.
生物学活性
高溶栓活性和低溶血毒性的天然优势特性。
参考文献:
Swenson S, Markland JFS 2005. Snake venom fibrin (ogen) olytic enzymes[J], Tbxicon, 45:1021-1039.
Leonardi A, Fox J, W, Trampu?-Bakija A, Kri?aj I. 2007. Ammodytase, a metalloprotease from Vipera ammodytes ammodytes venom, possesses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Toxicon, 49(6): 833-842.
蛇毒类凝血酶Defibrase
分子中文名
分子英文名
Thrombin-like enzyme Defibrase
蛋白质序列
空间结构
可能的中毒症状
短时间出现烧灼胀裂样剧痛,肢体肿胀明显,扩展迅速,伤口附近可出现水泡、血泡。全身症状很快出现,常见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胸闷、气促等。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如齿龈出血、血尿、皮下瘀斑等,甚至休克。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 2002 .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19.
蛇毒类凝血酶
分子中文名
分子英文名
Thrombin-like enzyme ,SVTLEs
蛋白质序列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7SZE1.1
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mmdb/mmdbsrv.cgi?Dopt=s&uid=99831
生物学活性
形成非交联纤维蛋,能立即授纤维蛋白溶解酶彻底降解,从而使体内纤维蛋白原降低,呈现抗血栓敛应,是重要的血栓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Latallo, ZS. 1983.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thrombin-like enzymes-A multicentre trial[J].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50(2): 604-609.
可能的中毒症状
短时间出现烧灼胀裂样剧痛,肢体肿胀明显,扩展迅速,伤口附近可出现水泡、血泡。全身症状很快出现,常见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胸闷、气促等。重者可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如齿龈出血、血尿、皮下瘀斑等,甚至休克。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 2002 .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9(1):19.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