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惊风1.jpg

急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临床出现以昏迷为主要特征。 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惊风是特别重视的一种疾病。

病因

西医病因

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中医病因认识

环境因素(35%)

环境决定人生长发育情况。外感六淫,皆能致痉。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人营人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

饮食因素(25%)

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身体虚弱(15%)

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因急惊反复发作,过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误汗误下,以致脾阳不振,木旺生风。或因禀赋不足,脾肾素亏,长期腹泻,阳气外泄,先则脾阳受损,继则伤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虚极生风,即所谓“纯阴无阳”之慢脾风证。急惊风或温热病后,迁延未愈,耗伤阴津,肾阴亏损,肝木失于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致水不涵木,阴虚风动。

总之,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

预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时邪感染,居室要保证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注意事项

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外感发热初起时,要及时降温,服用止痉药物。

常见症状

1.表热的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里热的高热持续,表现为反复抽搐、昏迷。

2.痰热上蒙清窍症见神志昏迷,高热痰鸣;痰火上扰清空症见妄言谵语,狂躁不宁;痰浊内蒙心包,阻蔽心神可见深度昏迷,嗜睡不动。

3.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风三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临床检查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2、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3、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诊断鉴别

病:以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为特点,一般不发热,年长儿较为多见,多具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并发症

暴泻、温热、阳虚等。

治疗

西医治疗

(1)退热:物理降温可用头枕冰袋,温湿毛巾擦身,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

(2)止惊:数分钟内抽痉不止,用以下药物任何一种,10~15分钟后仍不止者可轮换另一种。药物依次为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注意勿在短时间内用多种或连续多次用同一种药物;

(3)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等静脉注射;

(4)纠正呼吸衰竭:洛贝林尼可刹米等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5)其他:依据相关病因的治疗。

中医治疗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须豁痰,惊盛者须镇惊,风盛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表里的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惊跳、嚎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此,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1.风热动风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咽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则: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主方:银翘散加减。方药:金银花、连翘、薄菏、防风、蝉蜕、菊花、僵蚕

喉间痰鸣者,加竹黄、瓜蒌皮;高热,便秘、乳蛾红肿者,加大黄或凉膈散。以往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感冒发热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惊厥发作。

2.气营两燔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烦躁,皮肤发疹发斑,神昏惊厥;或见持续昏迷,壮热无汗、呼吸不利,二便俱闭,舌质红或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则: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方药:连翘、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知母、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羚羊角、石决明、钩藤。

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或用至宝丹、紫雪丹熄风开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呕吐加半夏、玉枢丹

3.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

治则: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方药:羚羊角、钩藤、僵蚕、菊花、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竹茹、黄连。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热盛加生石膏、知母;便干加生大黄、玄明粉;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

4.湿热疫毒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烦躁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呕吐腹痛,大便黏滞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化湿热,解毒熄风。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味。方药:黄芩、黄连、黄柏、山栀、白头翁秦皮、钩藤、石决明。

舌苔厚腻,大便不爽加生大黄、厚朴;窍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频繁抽风加紫雪丹;呕吐加玉枢丹。

5.惊恐惊风

证候:暴受惊恐后突然抽搐,惊跳惊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温,舌苔薄白,脉乱不齐。

治则: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主方:琥珀抱龙丸加减。方药:琥珀、朱砂、金箔;胆南星、天竺黄、人参、茯苓、淮山药、甘草、菖蒲、钩藤、石决明

抽搐频作加止痉散;气虚血少者加黄芪、当归、白芍、酸枣仁。

护理

1.保证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2.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1、高热,要及时补充水分,多饮水及果汁,如生石膏荸荠汤、苦瓜汁、西瓜汁等。  

2、饮食清淡,多食清热化痰之物,如白萝卜汁、雪梨浆、鲜藕汁、荸荠汁等。  

3、合理控制食物的质和量。若脾胃功能薄弱,应以素食流质为好;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易吸收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豆浆、牛奶、鸡蛋羹等

饮食适宜

1、宜食用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2、宜食用养阳、温阳、益气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煎炸食物。

模板:儿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急惊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急惊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