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毛莨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茛,中药名。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草及根。分布于全国各地(西藏除外)。具有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之功效。主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疬,痈疮肿毒。 

毛茛.png

简介

学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英文名:Japan Buttercup

科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亦作crowfoot。

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属(Ranunculus)显花植物,约250种,草本。分布於全世界,北温带的树林和田野尤为普遍。多具有块茎或须根。花单生或聚生成稀疏的花簇,萼片5枚,绿色;花瓣5枚,黄色或白色,有光泽;雄蕊和雌蕊多数。波斯毛茛(R. asiaticus)是商品花卉,重瓣花型的波斯毛茛为冬季花卉。野生种类甚多,其中欧亚原产的高大草间毛茛(R. acris)已被各地广泛引种。池生毛茛(R. peltatus)和普通水生毛茛(R. aquatilis)在同一植株上有宽阔的漂浮叶和极细裂的沉水叶。原产於北美东部湿地的沼泽毛茛(R. septentrionalis)和原产于欧亚的匐枝毛茛(R. repens)已在美洲广为归化。

多年生草本;茎高20—60厘米,有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长可达20厘米,叶片五角形,长3-6厘米,宽5-8厘米。深裂,中间裂片宽菱形或倒卵形,浅裂,疏生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裂,茎中部叶有短柄,上部叶无柄,深裂,裂片线状被针形,上端有时浅裂成数齿。花序具数朵花。花黄色,直径约2厘米;萼片船状椭圆形,外有柔毛;花瓣5,也有6-8,少数为6-8,少数为重瓣,圆状宽倒卵形,基部蜜腺有鳞片;雄蕊和心皮均多数。聚合果近球形,长2-3毫米,两面突起,边缘不显著,有短喙稍向外曲。花期3-5个月。

产各地,生于田野、路边、沟边、山坡杂草丛中;东北至华南都有分布。

全草为外用发泡药,治疟疾黄疸病;鲜根捣烂敷患处可治淋巴结核;也可作土农药。 全草含毛茛苷,鲜根含原白头翁素。为有毒植物。

【别名】鱼疔草、鸭脚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脚爪草、毛芹菜、起泡菜

【来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以带根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用于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

【用法用量】胃痛:鲜品捣烂敷胃俞肾俞穴位,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黄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疟疾: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如发生水泡消毒纱布覆盖;淋巴结结核:敷局部;翼状胬肉、角膜云翳:敷手腕脉门处,左眼敷右,右眼敷左,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防止感染

【注意】一般不作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毛莨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发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刺激作用的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在豚鼠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织胺作用。浸剂或煎剂在1:100以上浓度时在试管内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1.抗菌: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和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对链球菌(1:60000),大肠杆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2.抗组胺作用:喷雾呼入1%原白头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组胺而致的支气管痉挛窒息死亡率;并可使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组胺的小鼠免于死亡。豚鼠离体支乞管灌流实验证明;1%原白头翁素能对抗0.01%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先用1%白头翁素后,在1-2小时内可全防止致痉量的组胺对支气管的痉挛作用。1%原白头翁素可拮抗组胺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及其二聚物白头翁素(anemonin)。

功效

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科属分类

毛茛科

拉丁文名

Herba Ranunculi Japonici

主治

主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疬;痈疮肿毒

生态环境

生于田野、路边、水沟边草丛中或山坡湿草地。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人肉烂。主疟,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缚臂上。子和姜捣腹,破冷气。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癣癞。

3.《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眼生翳膜,黄疸,鹤膝风。

4.《本草推陈》:外用为皮肤刺激药,治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

5.《重庆草药》:治鱼口及蛇咬伤

采收和储藏

一般栽培10个月左右,即在夏末秋初7-8月采收全草及根,洗净,阴干。鲜用可随采随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地(西藏除外)。  

用药禁忌

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动植物形态

毛茛,多年生草本,高30-70cm。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具分枝,中空,有开展或贴伏的柔毛。基生叶为单叶;叶柄长达15cm,有开展的柔毛;叶片轮廓圆心形或五角形,长及宽为3-10cm,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达基部,中央裂片倒卵状楔形或宽卵形或菱形,3浅裂,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2裂,两面被柔毛,下面或幼时毛较密;茎下部叶与基生叶相同,茎上部叶较小,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最上部叶为宽线形,全缘,无柄。聚伞兵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两性,直径1.5-2.2cm;花梗长达8cm,被柔毛;萼片5,椭圆形,长4-6mm,被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6-11mm,宽4-8mm,黄色,基部有爪,长约0.5mm,蜜槽鳞片长1-2mm;雄蕊多数,花药长约1.5mm,花托短小,无毛;心皮多数,无毛,花柱短。瘦果斜卵形,扁平,长2-2.5mm,无毛,喙长约0.5mm。花、果期4-9月。

功效分类

祛湿药;温里药  

药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日温在25℃生长最好。喜生于田野、湿地、河岸、沟边及阴湿的草丛中。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忌土壤干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

2.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7-10月果实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9月上旬进行育苗,播后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浇透床土,一般1-2星期后出苗,揭去稻草。待苗高6-8cm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

3.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月除草和松土1次,4-5月间生长旺盛时,追施1-2次人粪尿,遇干旱天气适当灌水。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在高温高湿季节偶尔少数植株发生病毒,使受害叶片黄萎,发病时可立即拔除病株。虫害有地老虎咬断幼苗,可用毒饵诱杀。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与叶柄均有伸展的柔毛。叶片五角形,长达6cm,宽达7cm,基部心形。萼片5,船状椭圆形,长4-6mm,有白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6-11mm。聚合果近球形,直径4-5mm。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毛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毛茛》经典原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