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囊引产术
目录
操作名称
水囊引产术
适应症
禁忌症
用品及准备
1.必须住院引产。
2.术前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等,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做B超胎盘定位检查。
4.备好无菌水囊(将18号导尿管插入双层避孕套内,排出套内及夹层间的空气,用丝线将避孕套套口结扎于导尿管上)。如无特制的水囊,可用双层阴茎套2只套在1条18号橡皮导尿管上,导尿管的顶端距阴茎套顶端约1-2cm,排出阴茎套内的空气,用7-10号丝线结扎套口,缚扎要松紧适宜,用前煮沸消毒30min,每次需备2只水囊。
5.术前阴道擦洗2或3次。
6.术前咨询,夫妻双方知情,签署同意书。
方法及内容
1.排空膀胱。
2.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及阴道消毒与“B10.1.2.5.1负压吸宫术”相同。铺无菌孔巾。
3.检查事先备好的无菌水囊无漏气,并用注射器抽尽套内空气,用钳子夹住导尿管末端。
4.窥阴器扩开阴道,拭净阴道内积液,暴露宫颈。
5.宫颈及颈管用2.5%碘酊消毒后,用75%乙醇脱碘,或用碘伏等其他消毒液消毒。
6.子宫颈钳夹住宫颈前唇或后唇。
7.将水囊顶端涂以无菌润滑剂,徐徐放入宫腔。放入时如遇出血则从另一侧放入,使水囊处于胎囊与子宫壁之间。水囊结扎处最好放在宫颈内口以上。
8.经导尿管注入所需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液体内可加亚甲蓝数滴,以便识别羊水或注入液。注入的液量根据妊娠月份大小,酌情增减,一般在300~500ml,缓慢注入,如有阻力应立即停止。也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向水囊快速滴入。
9.导尿管末端用丝线扎紧。
10.将导尿管置于阴道穹处,阴道内填塞纱布数块,并记录纱布数。
11.一般放置24h取出水囊(先将水囊液体放出)。如宫缩过强、出血较多或有感染征象及胎盘早剥时,应提前取出水囊,并设法结束妊娠,清除宫腔内容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水囊取出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酌情加用缩宫素(催产素)。
(1)开始用5%葡萄糖液500ml加缩宫素(催产素)5U静脉滴注,根据宫缩情况用药量可逐渐递增,直至规律宫缩。最大浓度为5%葡萄糖液500ml内加缩宫素(催产素)20U。
(2)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从每分钟8滴开始,并应有专人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宫缩、出血、腹痛以及子宫轮廓等。随时调整药物浓度及滴速,防止子宫破裂。
13.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并常规应用子宫收缩药,预防产后出血。
14.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清理宫腔。
15.检查阴道及宫颈,如有损伤应及时处理。
16.第1次水囊引产失败后,如无异常情况(指体温、脉搏、血象正常,子宫无压痛,阴道无脓性分泌物),休息72h后,应改用其他方法结束妊娠。
注意事项
1、放置水囊前应排去囊内空气或水。如放置时遇阻力应改换方向,不得强行送入,以免引起胎盘剥离出血。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宫腔的物品不得碰触阴道。
3、放置水囊后观察,一般放入水囊后12-24h可有宫缩,如无宫缩或宫缩微弱,可用0.5%-1%催产素静脉滴注,继续观察宫缩的频度、强弱及肛诊宫颈扩张的情况。静滴催产素时应有专人观察,随时调整剂量和速度,宫缩过强应减慢速度或停滴,如仍不缓解,及时取出水囊,宫口未开大取出水囊时,应先放水后取囊。
4、加用缩宫素(催产素)静脉滴注时,必须专人严密观察和监护孕妇状态,以防子宫破裂。
5、宫缩过强时,可在严格消毒下进行阴道检查。如宫口未开,则应停用或调整缩宫素(催产素)用量和滴速。并考虑应用镇静剂或子宫肌松弛剂,以缓解宫缩。
6、受术者放置水囊后,不宜活动过多,以防止水囊脱落。如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提前取出水囊。
7、胎儿、胎盘娩出后,应检查胎盘是否完整。严密观察2h,注意阴道出血、子宫收缩状态,并测量和记录血压、脉搏、体温,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胎儿、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缺损应注射宫缩剂,或行清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