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熊胆.jpg

熊胆为脊椎动物熊科棕熊黑熊的干燥胆汁。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热极生风惊痫抽搐热毒疮痈;目赤翳障等病症。

药性

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热极生风惊痫抽搐。本品苦寒清热,能凉心清肝,息风止痉。主治肝火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子痫,手足抽搐。如《食疗本草》单用本品和乳汁及竹沥化服,治疗小儿痰热惊痫;若用治子痫,可单用本品温开水化服。

2.热毒疮痈。本品苦寒,清热解毒之效颇佳,又能消散痈肿。故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之疮疡痈疽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如《千金方》外涂熊胆,治疗久痔不瘥;也可用水调化或加入少许冰片,涂于患部,治疗热毒疮痈等。

3.目赤翳障。本品主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如(《全幼心鉴》)以本品少许,蒸水外洗,用治新生儿胎热目闭多眵;或常以本品与冰片化水,外用点眼,如熊胆丸(《本草纲目》)。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用量用法

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当禁用。

炮制

去净皮膜,研成细末用。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

2.《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3.《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

4.《日华子本草》:治疳疮,真鼻疮,及诸疳疾。

5.《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6.《本草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7.《本草述》:治喉痹

8.《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9.《随息居饮食谱》:治疗

附方

1.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食疗本草》)

2.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3.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入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4.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5.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秘要》)

6.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7.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8.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9.治小儿疳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别名

狗熊胆、黑瞎子胆。

来源

为脊椎动物熊科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的干燥胆汁。

出处

新修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熊胆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熊胆》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