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痒疹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方案

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治疗多无效果。

(一)氨苯砜磺胺甲嗯唑有一定疗效。停药易复发,需长期小量维持,应注意毒性反应

(二)米诺霉素 1979年Tashiro首次报告用米诺霉素治疗有效。1989年Aso等报道用此药治疗5例患者剂量100~200mg/d,丘疹、瘙痒迅速消退,共用药3~7周,停药1年左右未见皮损复发。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

疾病概述

色素性痒疹在台湾文献记载不超出十例,是种原因不清楚的皮肤病变,好发于春天和夏天较温暖潮湿的季节,青春期的女性属于高危险群。

疾病描述

本病为瘙痒性炎症性发疹,遗留网状及斑状色素沉着的皮肤病。1971年首次由Nagashima等报道,后获公认并命名为色素性痒疹。

症状体征

青年女性发病较多,损害主要见于上背、颈部、锁骨部及胸部,其次上臂和躯干等部位,偶见于额、颊部。为瘙痒性淡红色丘疹,可融合或呈风团样及湿疹样改变,分布对称,皮疹消退后,遗留无瘙痒性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若皮疹反复发作时,主要限于色素沉着区域。病情可迁延数年不等。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Nagashima提出环境因素是致病的原因。衣服摩擦及机械性损伤为其诱因。

病理生理

不明。Nagashima提出环境因素是致病的原因。衣服摩擦及机械性损伤为其诱因。

病理变化:呈非特异性苔藓样组织反应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长,细胞水肿,基底细胞液变性血管周围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色素部位显示色素失禁。偶见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诊断检查

依据青年女性发病者多,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与好发部位,结合病理显示一种苔藓样组织反应,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此病有三种特征性表现,即网状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及血管扩张,可资鉴别。

(二)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好发于胸前,皮损为色素性疣状或乳头瘤状丘疹。

(三)黑变病痒疹 由Pieriui和Borda描述,此病多发生中年女性,皮损为瘙痒性丘疹及网状色素沉着,多发生于躯干部,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色素性痒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色素性痒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