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胃脘主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滞胃院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脘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或脾胃素虚,运化失职所致。

食滞胃脘主证的中医治疗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食滞胃证,是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了胃之腐熟能力;或食量虽不过多,但因胃之功能素弱,而致饮食停滞难化,所表现出的证候。正如《医经溯洄集·内伤余议》云:“盖饥饿不饮食,与饮食太过,虽皆是失节,然必明其有两者之分,方尽其理。节也者何?无不及无太过之中道也。夫饥饿不饮食者,胃气空虚,此为不足,因失节也。饮食自倍,而停滞者,胃气受伤,此不足之中兼有余,亦失节也。以受伤言,则不足,以停滞言,则有余矣”,《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亦指出:“凡饮食之伤脾之证,有寒伤,有热伤,有暂病,有久病,有虚证,有实证。但热者、暂者、实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虚者,人多不识。如今人以生冷瓜果致伤胃气,而为泻、为痢,为痛之类者。人犹以为火证。而治以寒凉者,是不识寒证也。有偶因停滞而为胀、为痛者,人皆知其实也。然脾胃强壮者,即滞亦易化,惟其不能化者,则最有中虚之证。”因此,食滞胃脘证有实证和虚实夹杂之别。

食滞胃脘主证的病因

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纳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所致。食浊内阻则脘腹胀满纳呆大便不畅或稀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胃气不得下降则上逆故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吞酸

食滞胃脘主证的症状

脘腹胀满纳呆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大便不畅,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食滞胃脘主证的诊断

食滞胃脘主证的鉴别诊断

本证若素因脾胃气虚而致食滞者,往往虚实症状同时相见,当仔细鉴别,分清虚实之孰多孰少。

食滞胃脘主证的护理

(1)《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胃病于暂者多实,脾病于久者多虚,时医于此,无论邪正久暂,鲜有不用开胃消导等剂,是不知虚证也。盖脾胃之职,原以化食为能,今既不能化食,乃其所能者病,而尚可专意克伐,以害其能乎?且凡欲治病,必须先补胃气,以为行药之主。若胃气实者,攻之则去,而疾常易愈,此为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

(2)《金匮翼·食胀》:“饮食过节,停滞中脘,其症吞酸暖气,恶闻食臭,得食则益甚。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是也。是宜消而去之,甚则下之,所谓中满者,泻之于内也。”

食滞胃心律失常的治疗,以除去宿食积滞为主。其治则是:消积化滞,积胃宁心。方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15g,山楂20g,茯苓15g,半夏1 5g,陈皮12g,莱菔子12g,连翘10g。方中用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以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谷面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和中止泻;因食积易于化热,用连翘清热而散结。诸药协力,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加石菖蒲10克,酸枣仁12克,夜交藤20g,以开窍宁心,使食滞除,心悸宁。

若食滞重证,不寐辗转、心悸、腹胀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芒硝10g,大黄1.0g,甘草6g。攻下积滞,调气宁心。若兼见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闷痞塞者,加用瓜萎20 g,丹参15g,元胡12g,枳实12g。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食滞胃脘主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食滞胃脘主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