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温胃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用名丁桂温胃散
拼音名DingguiWenweiSan
性状痛类非处方药药品,本品为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
处方丁香500g肉桂500g
制法丁香,肉桂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呈双凸镜 形,具3副合沟。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一边菲薄。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作用类别本品为胃脘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g;外用,将药粉少许,放于膏药中,贴患 处。
贮藏密闭,防潮
适应症胃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性痛及寒性腹痛
规 格每袋装500g;每盒装6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009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头晕血压高

4.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5.不适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恶热汗出、大便次多、手颤抖。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中医词汇解释

恶热】即发热而怕热的意思。外感表证,一般是发热恶寒,但当表邪入里(邪入气分)或外感风温,则往往不恶寒而反恶热。

脾阴虚(脾胃阴虚)】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乾结,舌红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热汗】指发热时的出汗,见於汗出热不退或退而复热时,可伴有口渴烦躁、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乾、脉数等热性证候。多因风邪化热内热蒸迫所致。

【舌红】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主热证。深红而有黄苔实热,鲜嫩红色为虚热,舌嫩红无苔阴虚火旺。舌鲜红而起芒刺,是营分有热;红而乾说明胃津已伤。舌尖红,可见于心火上炎舌边红,多属肝瞻有热。

肾阴】又有“元阴”、“真阴”、“肾水”、“真水”等名称。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阴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的精),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出现“相火妄动”的病理现象。

肾阴虚(真阴不足)】即“肾水不足”。由于肾精耗损过度所致。临床表现有腰酸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乾咽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这种现象,也叫“下元亏损”。

胃阴虚(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多由胃火炽盛脾胃湿热,或热性病热盛伤津,均可损耗胃的阴液,引起胃阴虚。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饮,饮食减少,大便乾结,小便短少,甚则乾呕呃逆,舌中心绛乾,脉细数等。多见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以及热性病恢复期。

【心烦】即心中烦闷。多由於内热所引起。参见“内烦”条。

【心悸】是自觉心跳悸动不安的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本病的发生,除精神因素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阳虚弱,肾阴亏损,或因水饮内停、瘀血痰火所致。心悸若因惊恐、恼怒而发作的,称为“惊悸”,但多先有心气内虚的内在因素。因心血不足的,则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因心阳衰弱的,则见面色[白光]白,头晕神倦,肢冷形寒;因心肾亏损的,则见心烦少寐,头目昏眩,耳鸣腰痠;因水饮内停的,则见心下胀满,小便不利,头眩晕,甚则浮肿气喘,形寒肢冷;因痰热上扰的,则见痰多胸闷善惊恶梦纷扰;因瘀血内阻的,则见胸闷不舒,甚或心痛阵作,短气喘息舌色紫暗,脉涩结代等。

心热】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面赤,心中烦热,睡眠不宁、小便赤,或谵语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行气(利气、通气、化气)】即行散气滞,以治疗由气滞产生的病症,如胸腹胀闷疼痛等。“疏郁理气”及“和胃理气”都属于行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丁桂温胃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丁桂温胃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