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肋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佝偻病是小儿多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俗称软骨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4-6个月的小儿,颅骨生长快,会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时犹如像压在乒乓球上的感觉。8-9个月以后,头可呈方形或马鞍状畸形,骨缝加宽,骨边缘发软,囟门较大,至18个月时仍未闭合。出牙晚且顺序不规律。相继出现“串珠肋”(即在肋骨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和“鸡镯”,也可伴有肋骨下缘外翻,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形如手、脚镯。会走后可出现“X”和“O”形腿。此外,患儿腹部膨大,头发稀疏干枯,动作和智力发育均慢。

串珠肋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可以说,小儿佝偻病不仅仅是缺钙,还有缺“晒”。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同时适量添加钙粉。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

串珠肋的原因

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串珠肋的诊断

1、发病初期有夜啼多汗烦躁食欲减退。因摇头擦枕而出现枕秃。

2、活动期体征可见颅骨软化(乒乓头)、方颅、前囱迟闭、出牙延迟、肋骨串珠、肋外翻、肋隔沟、鸡胸漏斗胸、手镯、镯绕,“O”形腿、“X”形腿、脊柱后突或侧弯等。

3、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常低于1.29mmol/L。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腕部摄片显示尺桡骨下端增宽,状如杯口,钙化线不齐,呈毛刷状。

串珠肋的鉴别诊断

串珠肋的鉴别诊断:

1、肋膜腔积水肺积水医学上通常叫“肋膜积水”,水是堆积在肺脏的外面,它可以是感染发炎引起(如:肺炎肺结核等都可以合并肋膜积水),也可以是一些自体免疫疾病引起(如:红斑狼疮),还有很多肺部疾病都会合并肋膜积水。

2、脊肋角膨隆:对腹膜后脓肿诊断,体检发现肾周脓肿,脊肋角膨隆有触痛,腰肌痉挛腰部皮肤有凹陷性水肿。 腹膜后脓肿(retroperitone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它的发生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腹膜后器官、脊柱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菌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纵隔、向下沿股疝孔流入大腿,亦可穿破进入腹腔、胃肠道胸膜支气管,甚至形成慢性持续性瘘管。腹膜后脓肿在临床上远较腹腔脓肿少见,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往往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而致病人死亡。

1、发病初期有夜啼多汗烦躁食欲减退。因摇头擦枕而出现枕秃。

2、活动期体征可见颅骨软化(乒乓头)、方颅、前囱迟闭、出牙延迟、肋骨串珠、肋外翻、肋隔沟、鸡胸漏斗胸、手镯、镯绕,“O”形腿、“X”形腿、脊柱后突或侧弯等。

3、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常低于1.29mmol/L。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腕部摄片显示尺桡骨下端增宽,状如杯口,钙化线不齐,呈毛刷状。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串珠肋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串珠肋》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