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是发生于小儿的一种遗传性肌肉病,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其中一型。以患者肌无力主要累及面部肌肉、肩胛肌群为其特点。
目录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本病防重于治,应提早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降低本病在人群中的遗传负荷,减少本病的发生。
1. 产前诊断 有家族遗传史或携带者或已生一患儿的女性,在妊娠时,可抽取产前羊水细胞检查染色体,询问相关遗传学家,如发现患儿应及早中止妊娠。。
2. 新生儿筛选 目的是尽早发现患儿及携带者。
3. 检出携带者 检出携带者的方法有多种,如家系调查、肌电图检查和肌活检等。其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则可提高检出携带者的阳性率。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应做好产前诊断。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痿症范畴,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则不能濡养肌肉和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则气血充足,四肢百骸得以充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无以充养则肌肉营养不良。
治疗上:
1.以补益脾、肾为根本。此外,肝主筋,筋健则运动灵活,且肝肾为子母之脏,故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濡养生肌,强筋壮骨,祛风通络为主要治则。可采用菟丝子、肉苁肉、补骨脂、枸杞等中药辨证论治。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西医治疗
本病为基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对症治疗以减慢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
1. 伴有炎症时,采用抗炎症的药物,一种为沙丁胺醇,另一种为氧雄龙,但二者均在研究实验中。
2. 外科手术:将肩胛骨复位固定。通过手术将肩胛骨固定在肋骨上,使肩胛骨不能自由滑动,会使患者手臂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却可使手臂发挥更好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理疗:使用背支撑,紧身胸衣,特殊胸罩等器械可抵消背部肌力的减弱。小腿支架可减少摔跤。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病因
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肉病,有相当一部分为散发病例,Wi jmenga等首先证实,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35。目前的研究表明95%以上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与4q35区3.3kb串联重复序列缺失有关。其余不足5%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定位尚不明确。也就是说该病是基因遗传或突变导致的疾病。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症状
1.好发年龄:男女均可得此病,青春期多见。婴儿期至成年期的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出现临床症状,常在20~40岁,婴儿期患者是这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2.主要症状体征:由于病变主要侵犯面部肌肉、肩部周围肌肉及上臂肌肉群.,也可累及胸大肌,因此可出现不同的特征性表现。
(1)肌病面容:患者出现奇怪的扭曲笑容,口角处出现凹陷,无法撅嘴,面部表情抑郁、平淡。当要求患者吹口哨时嘴唇常特征性地呈横向或水平位。患者睡眠时期闭眼不紧,眼睑很容易睁开。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导致唇皮肥厚而略翘。
(2)上肢:垂肩、“翼状肩”及“游离肩”。上臂抬举困难,一边肩膀下垂、肩膀前转和肩胛骨上升,前臂上移或外展时肩胛骨常常向前向外转动。肩胛带肌受损则出现翼状肩胛 (如鸟翼 )。患者常表现为活动障碍,尤其是那些需应用肩胛肌肉的活动,如爬树、挥动高尔夫球棒、投掷垒球等。但有约1/3的患者无症状,仅能依据体格检查进行诊断。至后期,两侧胸锁乳突肌萎缩,锁骨水平、肩胛带肌萎缩,上臂肌萎缩,两侧肩峰隆突明显,整个肩胛部酷似“衣架”。
(3)下肢:下肢受累较轻,偶尔见到小腿部的腓肠肌和上臂的三角肌的假性肥大。大腿远端前群肌常常受累最早,最严重。典型的主诉(患者就诊时最主要的症状和持续时间)包括行走时足部拖地,或明显的足下垂,导致经常摔倒或者走路的步态不稳,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骨盆肢带肌无力,从而影响髋部屈肌和外展肌,造成早期相对较重的步态不稳。
(4)腹壁肌肉在疾病早期可受累,但往往到疾病晚期才引起注意。典型的表现是腹壁下部肌肉严重受累,引起腹部突出。90%的患者可出现Beevors征(患者在仰卧时屈曲,颈部脐部可向上,偶尔也会向下移动)。它可作为可疑患者的一个早期表现,因为其他肌肉性疾病很少出现这种表现。
(5)其他:部分病人可见单侧或双侧听力丧失及视网膜病变。影响心脏者非常少见,对寿命影响不大。
本病进展缓慢,可有多年停止发展。但儿童期起病的会较为严重。由于其临床表现变异很大,早期单靠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有助于临床诊断。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诊断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检查化验
1.血清生化检查:肌酸磷酸激酶(CK)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氧化酶。约75%患者血清CK升高,但常常为中度升高。
2.肌肉活体组织检查: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对于疑似FSHD,尤其是家族史不确切的患者至关重要。常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纤维直径的不同,出现角形纤维,典型的特征有中央核纤维、坏死纤维、再生纤维和肥大纤维,单核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的脂肪浸润和结缔组织增殖等。
3.基因诊断:基因检测为一种有用的诊断手段。可根据多重 PCR 技术、 Southern 杂交、点突变检查等方法检测染色体4q35是否正常。
4.测量:测量上下肢肌腹周径,观察是否发生肌萎缩,假性肌肥大。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鉴别诊断
1.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型) DMD型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占90%以上,病情最重,预后最差。多数病例属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个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常有婴儿期运动发育迟缓的病史,但多数于4~8岁起临床症状开始明显并逐渐加重,受累肌肉由近而远逐渐发展,病情演变过程为:肢体无力→上楼梯困难→步行平地困难→不能行走。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Gower征,即躺着至起床站立非常困难,必须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扶着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这一现象几乎为本病仅有,为此病的特征性表现。因肩胛带肌肉萎缩、无力,当双臂前伸时肩胛骨内侧远离胸壁,宛如鸟翼,称翼状肩胛。此外,小腿腓肠肌或肩部三角肌等处可见假性肥大。患儿不断衰弱则出现进行性肌萎缩,极少能活至20岁以后,多数死于心力衰竭(因为80%患儿有心肌损害)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此类型患者多伴有学习困难,癫痫,情绪不稳等神经系统问题。
2.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为高度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肌肉病。通常在10~20岁起病较多见,首先影响骨盆带和肩胛带的肌肉,两侧常不对称,病情进展缓慢,以下肢无力开始的病人大多10年内累及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肌受累者少见。一般到中年后才发展到严重程度,多无假性肥大。
3. 单纯眼肌型肌营养不良 又称慢性进行性核性眼肌麻痹或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多于青壮年发病,主要侵犯眼肌,表现为上睑提肌(即提起上眼睑的肌肉)及其他眼外肌的无力和萎缩,病情进展缓慢,上面部肌肉也可受累,经数年后延及颈部和肩胛带肌肉。
4.眼咽肌型肌病 由Voctor首先描述(1902),甚少见。起病年龄不一。但以30~40岁起病多见。主要侵犯眼肌及舌咽肌。以缓慢进展的眼外肌、吞咽肌麻痹为特点,常在眼外肌麻痹后数年出现吞咽、发音困难,咽部症状等。少数病例吞咽困难先于眼部症状数月至数年。腱反射消失。总之,眼外肌麻痹和腱反射消失为本病主要特征。
5.眼脑躯体神经肌病 极少见。多于15岁前发病,表现为慢性进行眼外肌麻痹、生长缓慢、智能减退、视网膜色素层炎、耳聋、共济失调、心肌传导阻滞及心肌病等体征。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质增高,但脑电图、血清PK多为正常。
6.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不是遗传性疾病,而是免疫系统对肌肉组织的攻击造成的。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可用诊断性治疗方法以区别。强的松等皮质甾体类激素药物可治疗多发性肌炎,而不能改变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进程。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1. 高频性耳聋,即高频听力受损,对高音调的声音听不清晰,甚则单侧或双侧听力丧失。至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病人听力下降的原因目前尚不明。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患病后应促使患者建立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以坚强毅力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坚持适当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