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上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治病症

上巨虚主治腹痛,腹胀,肠中切痛,肠鸣,泄泻,脐腹疼痛,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饮食不化,胃脘痛,食欲不振,便秘,肠痈,胸胁支满,中风偏瘫,脚气,下肢痿痹,膝胫酸痛,咳逆气喘,小便黄赤,偏枯不遂,脚胫酸痛,下肢水肿,痿痹等。

上巨虚主治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下肢痿痹。

上巨虚主治肠、胃及下肢等疾患:如肠鸣泄泻、脐腹疼痛、饮食不化、胸胁支满、咳逆气喘、小便黄赤、偏枯不遂、脚胫酸痛等。

现代又多用上巨虚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

上巨虚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脚气,膝胫酸痛,下肢痿痹;以及阑尾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上巨虚主治肠痈,肠中切痛,肠鸣,腹胀,泄泻,便秘,痢疾,挟脐腹痛;胃脘痛,食欲不振;中风偏瘫,下肢水肿,痿痹,脚气。

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概述

巨灵上廉即巨虚上廉上巨虚也。《圣济总录》:“风猥腿脚不遂,灸巨灵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

上巨虚为经穴名(Shàngjùxū ST37),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见《千金翼方》,《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巨虚上廉;别名上林足上廉、巨灵上廉。属足阳明胃经。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上方,故名上巨虚。主治腹痛腹胀,肠中切痛,肠鸣泄泻脐腹疼痛,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饮食不化,胃脘痛,食欲不振,便秘肠痈胸胁支满中风偏瘫脚气,下肢痿痹,膝胫酸痛咳逆气喘小便黄赤偏枯不遂,脚胫酸痛,下肢水肿,痿痹等。

巨灵上廉的别名

巨虚上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上廉(《针灸甲乙经》),巨虚(《太平圣惠方》),足上廉(《圣济总录》)。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

特异性

大肠的下合穴。

穴名解

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上方,故名上巨虚。

巨,大意;虚,隙意。按“巨虚”二字之义,即大空隙也。穴在下巨虚的上方,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故名之。跷足抬腿,上巨虚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取之巨虚者举足。”杨上善曰:“足胻外独陷大虚之中,名曰巨虚。”《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膝下三寸、胫外三里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上廉也;复下三寸为巨虚下廉也。”杨上善曰:“三里以下、三寸之上下处,上际为上廉,下际为下廉。”以在胫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参。

所属部位

小腿

上巨虚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 ST35)下6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6寸;或于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取穴;一说在“膝下四寸”(《针灸大全》)。

上巨虚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上巨虚穴的位置

上巨虚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上巨虚穴的位置(肌肉

上巨虚穴的位置(骨骼

取法

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 ST35)下6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正坐或仰卧屈膝取之。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犊鼻到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向上2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取穴。

穴位解剖

上巨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血管神经分布同足三里(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两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及伴行的腓深神经经过。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

上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上巨虚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作用

上巨虚有通肠化滞,理脾和胃,疏经调气的作用。

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穴,又为大肠腑之下合穴,《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腑”,故上巨虚主要用于胃肠病的治疗,是治疗肠道疾病的主穴。局部也可用于偏瘫及下肢病证。

上巨虚为大肠之合穴四肢关节气血濡养所经之处,邪气不得留止。如淤滞不通生病时,刺之可治。有调理肠道、疏络利湿之功。

配伍

上巨虚配天枢曲池,治菌痢。

上巨虚配支沟大肠俞,治便秘。

上巨虚配天枢、中脘,治急性腹痛。

上巨虚配天枢、内关、曲池、公孙,治痢疾、腹胀、腹痛。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8~1.2寸。

直刺1~1.5寸。

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针尖略向下斜刺,其针感沿足阳明经行至足;针尖略向上斜刺,其针感沿本经循膝股至腹部。

取上巨虚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腧穴,均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

1.直刺0.5~1.2寸,局部酸胀;

2.针尖略向上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膝股走至腹部。少数可上行至上腹部及胸部;

3.略向下斜刺,其针感沿足阳明经走至足跗、足趾部;

4.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

5.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注意:上巨虚穴不能针刺过深,以免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针灸甲乙经》:风水膝肿,巨虚上廉主之。胸胁支满,恶闻人声与木音,巨虚上廉主之。大肠有热,肠鸣,腹满,挟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飧泄,大肠痛,巨虚上廉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脚气初得脚弱骨髓冷疼痛,小便难黄。

《备急千金要方》:骨髓冷疼,灸上廉七十壮。风水,灸上廉随年壮

针灸大成》:主脏气不足,偏风脚气,腰腿手足不仁,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风水膝肿,骨髓冷疼,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挟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气上冲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伤寒中热

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应用针刺上巨虚、天枢等穴,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随着症状的好转,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较针前有显著提高,IgGIgAIgM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刺上巨虚可影响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如电针家兔“上巨虚”、“天枢”3次,针后用墨汁定量比色法测定,发现肝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于针后逐步增强,1周左右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2周左右下降至对照水平以下,出现抑制相。对非特异性免疫,如电针家兔“上巨虚”、“天枢”,其血浆杀菌活力增强。针刺上巨虚、天枢,观察对急性菌痢患者血清总补体含量,结果,针刺第3日较针前有明显增高(P<0.01),直到针刺第12日,仍有继续增高的趋势。

针刺上巨虚,可使嗜酸性白细胞明显下降,嗜中性白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玫瑰花结试验均趋明显提高,另可使血浆杀灭痢疾杆菌的能力明显提高。

针刺上巨虚有抗切口痛和提高腹皮痛阈的作用,可作胃大部切除术针麻选穴。

增强胃肠蠕动:针刺上巨虚、足三里,均可促进肠蠕动,有报道显示,电针上巨虚、足三里、内关有助于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非针刺组。

针刺上巨虚可增强胃与阑尾蠕动,促进阑尾排空。

急性腹泻 穴位注射用水1~2ml(左右穴交替),每日1次,连续3次为1疗程,治疗35例,效果较好。

婴幼儿腹泻 东莨菪碱(每次按0.006mg/kg计算,加生理盐水至2ml)双侧穴位注射244例,效果良好。

便秘 配大肠俞,埋线治疗顽固性便秘29例,有较好的效果。

肠痈 配足三里,手法以重刺激为主,治疗165例,对瘀滞型、蕴热型效果好,热毒型效果欠佳。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巨灵上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巨灵上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