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感酚
目录
新交感酚说明书
药品名称
新交感酚
英文名称
Phenylephdrine
新交感酚的别名
苯肾上腺素;新福林;新内弗林;苯福林;麦撒苯同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盐酸苯肾上腺素;盐酸去甲羟麻黄碱;新辛内弗林;Neo-Synephrine
分类
剂型
1.注射液:每支10mg(1ml);
2.滴眼液:1%~10%;
3.滴鼻液:0.25%~0.5%。(均为盐酸盐)。
新交感酚的药理作用
新交感酚作用与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相似,对α受体有强的兴奋作用,但作用较弱而持久,毒性小。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并有短暂的散瞳作用。对心肌无兴奋作用。其降眼压作用系减少房水生成所致,对房水流畅系数无影响,其降眼压治疗指数较低。
新交感酚的药代动力学
新交感酚在胃肠道和肝脏内可被单胺氧化化酶降解,故不宜口服。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后10~15min显效,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50~60min和30~120min。静脉注射即起效,持续15~20min。
新交感酚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休克及麻醉时维持血压。也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眼科临床主要应用新交感酚的散瞳作用,具有起效较快、维持时间较短和无睫状肌麻痹等优点。用于散瞳检查眼底,对抗缩瞳效应、治疗缩瞳剂所致的虹膜囊肿以及上睑下垂等。
新交感酚的禁忌证
小儿、老年人、孕妇及严重动脉硬化、心动过缓、高血压、甲亢、糖尿病、心肌病、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周围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注意事项
1.对其他拟交感胺药(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间羟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上腺素等)过敏者,可能对新交感酚也过敏。
2.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治疗期间除应经常测量血压,还须根据不同情况作其他必要的检查和监测。
3.在使用新交感酚治疗休克或低血压时,不能忽视血容量的补充,须及早、足量补充血容量。
4.皮下注射可引起组织坏死或溃烂;静脉注射前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1mg/ml,并且静脉注射时不得有外溢,若出现外溢,可将5~10mg酚妥拉明用氯化钠注射剂稀释至10~15ml后作局部浸润注射。
5.酸中毒或缺氧时新交感酚的疗效减弱。
6.若出现持续头痛、心率失常(如心率过缓、过快)、呕吐、头胀或手足麻刺痛感,提示用药过量,应调整用量。反射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纠正,其他过量表现可用α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治疗。
7.交感神经功能失常、长期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应用利血平或胍乙啶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术前不能使用新交感酚。
8.在指趾末端的局麻中,应避免使用新交感酚,以防末梢血管过度收缩而引起组织坏死溃烂。
9.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者及近两周内用过单胺氧化化酶抑制药者慎用。
新交感酚的不良反应
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时用药过量可引起心率加快且不规则,过量还可致血压过高,并出现持续头痛、异常心动过缓、呕吐、头胀或头足麻和刺痛感,个别患者出现胸痛、眩晕、震颤、呼吸困难、虚弱等。皮下注射或外溢可引起皮肤坏死。不良反应与肾上腺素类似,随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增多。局部点眼可引起烧灼感、流泪、角膜病变等,偶可发生色素性房水闪辉。全身吸收后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头痛、脑出血、肺水肿、出汗、面色苍白等。
新交感酚的用法用量
1.用于升压,一次2~5mg,10~15min重复1次。
2.静脉注射:每次0.25~0.5mg,稀释成0.02%浓度,应缓慢静脉注射。
3.静脉滴注:用于严重低血压和休克,将新交感酚10~20mg加入500ml灭菌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剂中滴注。先快后慢,根据血压调整。
4.点眼:1%~10%溶液。
5.极量为肌内注射一次10mg,静脉滴注每分钟0.18mg。
新交感酚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其他α受体阻滞药同用,可减弱新交感酚的升压作用。
2.与全麻药同用,易致室性心律失常。
3.与硝酸酯类同用,二药作用均减弱。
4.与降压药同用,降压作用消失或减弱。
5.与胍乙啶合用,新交感酚升压作用增强,而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
6.与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同用,新交感酚升压作用加强,因此在使用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后14天内应禁用新交感酚。
7.与其他拟交感胺类药同用,可使此类药潜在的不良反应易出现。
8.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用,新交感酚升压作用加强。
9.与甲状腺激素同用,二者作用均加强。
专家点评
新交感酚为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临床常用于手术、脊髓麻醉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与NA比较并无突出优点。现已少用。目前主要用于制止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在眼科临床主要用于散瞳,具有起效较快、维持时间较短和无睫状肌麻痹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