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颅血肿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头颅血肿帽状腱膜出血新生儿产时损伤性出血,常由胎位不正 头盆不称 胎头吸引术 或产钳助产引起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做好围生期检查 产前明确诊断、防止难产和手术产。

2.加强产程监护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改进手术助产方式 加强培训,提高接生技术,防止生产损伤。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经临床观察,新生儿出现头颅血肿者, 有精神欠佳、吃奶少、脱水黄疸重等现象,如不对其进行及时而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及时有效地治疗头颅血肿,对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

以往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通常怕发生感染,一般不主张穿刺抽血。血肿常需 周才能完全吸收,也有少数机化者持续数年仍有痕迹。本组病例治疗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抽血加压包扎的方法是可行的。 方法可缩短血肿的吸收时间,预防出院后的继发感染,并可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压力。

出生后2~3天内用止血药冷敷,使破裂的血管收缩止血,抽净后加压包扎可防止再出血及渗液积聚。本组5例二次穿刺者均因穿刺后包扎不妥引起,因此,只要给予止血药及适当冷敷,抽净积血后立即包扎稳妥,即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2)头颅血肿多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出血较多引起贫血时,可适量输血;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进行光疗。为避免感染不应抽吸血肿,若2个月后头颅血肿仍巨大,可手术清除之。可用维生素K1治疗,以防止因发生新生儿出血症而引起出血加重。

(二)预后

并发症者预后佳。一般都在生后2周至3月自然吸收。若产时伤害累及颅骨、脑质及硬脑膜,或同时患脓毒病,则较为严重。巨大血肿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须积极防治高胆红素脑病,以免影响预后。巨大血肿也可致失血性贫血,甚至低血容量休克,须积极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发病多为产时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如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器械助产本身体质等。

1.在分娩过程中,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胎头抵达骨盆壁时头部受产道的骨性突起部位(如骶骨岬耻骨联合)的压迫。

2.器械助产 产钳助产牵引而受伤也会导致本病发生。

3.胎儿本身体质,如血液凝血酶原的低下会导致凝血功能较差,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等。

(二)发病机制

机体的出血止血是矛盾的统一,是极复杂的过程,包括血管的破裂和修复,血小板及凝血物质的作用。

新生儿生后1周内、处在新生儿生理性凝血因子缺乏和下降时期,因第Ⅱ、Ⅶ、Ⅸ、Ⅹ等因子较低,肝脏贮存维生素K较少,合成凝血因子也较少。新生儿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血管壁脆弱,足月新生儿毛细血管通透性2倍于成人,早产儿则6倍于成人。Cast1e等的资料807例生儿血小板的测定中,22%有血小板降低,出生后最低点是第4天,在第10天恢复和年长儿一样,主要是血小板的破坏增加,是新生儿容易出血的内在因素,在有任何引起窒息的因素存在如缺氧产伤等外因条件下,则更增加血小板的破坏,导致新生儿出血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症状

患儿多为足月儿,体重多超过2500g,出生时良好,数小时后发现头颅肿物,或发现在出生后1~4天。

1. 骨膜血肿又称头颅血肿,约占产伤的0.1%-1.8%,血肿部位以顶部多见,枕部、颞部、额部少见。血肿多于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小者如鸡蛋,大者可与颅骨块大小相仿,由于颅缝处骨膜与颅骨粘连较紧,所以血肿境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范围。血肿常为一侧,也可同时发生在两侧。血肿吸收较慢,一般需要3-8周,先在血肿周围机化钙化变硬呈环感,中心有波动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X线摄片可鉴别。头颅血肿往往单独存在,仅有局部血肿而无全身症状。但如血肿很大,出血较多,则可致贫血。血肿中红细胞破坏溶解,可致生理性黄疸加重及延迟消退时间。血肿应与头皮水肿相鉴别。若血肿与头皮水肿同时存在,则水肿先行消退,以后血肿才逐渐消退,必要时需作颅骨摄片,以除外骨折。

有时血液透过头颅的骨折部或裂隙,而在颅骨与顶脑膜之间形成一颅内血肿。此种血肿范围较小,但偶亦能压迫大脑而出现脑症状

个别患儿头颅血肿甚大,波及眼睑及前额,患儿出现苍白、休克,可因突然循环衰竭而死亡。死后抽取头颅血肿之血量,约1/3~1/2病例可达100~150m1。头颅血肿可受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浓度的下降而加重。

2.帽状腱膜下血肿 生后不久即见头皮局限性肿胀。出血量较少时血肿范围较局限;出血量多时,肿胀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头皮,甚至波及额、眼周、枕或颈背部。血肿有波动感,常使前囟不易扪清,所覆皮肤可呈青紫色。出血严重时可致贫血或低血容量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血肿的范围从未有越过颅骨缝者,因此处骨膜紧贴骨缝,不如他处的易于分离。须与脑膜膨出及先锋头区别。

婴儿在出生后1~2天,头颅血肿可隐于先锋头下。但先锋头消散后即见血肿的特殊波动。至于脑膨出与脑膜膨出皆出现于颅缝或囟门,常与呼吸共震动,压之见小。机化开始后,周围呈硬环,已如上述。由于中部柔软,易被误为颅裂兼脑膨出,应慎加判断。

1.病史 在分娩过程中,有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钳助产牵引史。

2.表现特点 发生于出生后1~4天,帽状腱膜下血肿表现特点为,血肿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血肿大都在2~3天内缩小而逐渐消失。 头颅血肿部位多在顶部,多于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血肿境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范围,中心有波动感,无全身症状,血肿消退较慢。

3.辅助检查 必要时拍头颅X线片、或B超等检查,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诊断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检查化验

一、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因失血可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减少。

2.血生化检查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脏功能检查正常。

二、其它辅助检查:

1.颅骨摄片头颅血肿往往单独存在,仅有局部血肿作颅骨摄片,以除外骨折;脑膜膨出者头颅X线片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可助鉴别。

2.头颅B超CT检查除外颅内出血

三、相关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水肿帽状腱膜血肿两者的范围均可超越骨缝,头皮水肿出生时即发现,界限不分明,压之柔软且可凹,无波动感,局部皮肤可呈红或紫色。

2.脑膜膨出 头颅血肿位于枕骨部位者,需与脑膜膨出鉴别,后者随呼吸有起伏感,头颅X线片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而头颅血肿颅骨完整,偶见颅骨有线样骨折

3.凹陷性骨折 头颅血肿境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范围,血肿吸收时先在血肿周围机化钙化变硬呈硬环感,中心有波动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X线摄片可鉴别。

有时,头颅血肿和头皮水肿同时存在,血肿隐于水肿之中,待水肿消退后方显出血肿。

头颅血肿和头皮水肿都不需要治疗,可自行吸收消失,不宜穿刺抽出血液,以免发生感染。平时也不要用手揉摸,不仅不能消肿,反而会加重出血

新生儿头颅血肿的并发症

巨大血肿可致失血性贫血低血容量休克和并发高胆红素血症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新生儿头颅血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新生儿头颅血肿》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