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造口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气管造口术

气管造口术的别名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ia;tracheostomy

分类

外科/有创性诊断及治疗技术

ICD编码

31.3 01

概述

气管造口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也是胸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方法是在颈部切开皮肤气管,将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并可经套管吸除痰液,气管造口术分为常规气管切开和紧急气管切开两种。正常人呼吸道阻力1/3~1/2来自上呼吸道,呼吸道死腔(解剖死腔)的气量约有150毫升,其中约100毫升在上呼吸道,因此气管切开后,气管内阻力大减,而有效通气量大增从而改善患者的呼趿状况,另外气管切开后可及时吸痰及气管内给药,防止昏迷患者的窒息发生,又可及时加压吸氧纠正呼吸衰竭。因此气管造口术对于中毒、昏迷、呼吸衰竭、喉及上呼吸道梗塞病人的抢救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应用解剖

气管位于颈部正中,其上段较浅,距皮肤约1.5~2cm;下段逐渐变深,在胸骨上缘处距离皮肤约4~4.5cm。气管前面由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颈阔肌覆盖。在浅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有许多小静脉(颈前静脉丛)汇流入颈前静脉。颈阔肌深层是深筋膜浅层,包绕两侧的颈前肌并在中线连成白色的筋膜线。深筋膜浅层后面即为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气管。气管前筋膜附着在气管的前壁。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部位于第3、4气管环的前面,被气管前筋膜包绕,手术时应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或切断后再切开气管。气管两侧偏内有甲状腺最下动、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偏外有颈部主血管,因此在行气管切开时,切口必须在颈部安全三角区内(三角的两上角各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交界点,下角位于胸骨切迹中点)。

气管造口术的适应证

1.急、慢性喉阻塞 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肿咽喉肿瘤瘢痕狭窄等。

(1)中枢性呼吸抑制:包括各种感染、脑炎、中毒、高热等致中枢性呼吸衰竭,颅内压过高,脑疝,颅脑及脊髓创伤药物抑制等。

(2)外周性呼吸麻痹:包括脊髓、外周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肌麻痹。如上升性脊髓炎、高位截瘫肌萎缩侧索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重症肌无力危象、胸外伤等。

2.意识障碍合并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难 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喉麻痹时。

3.肺功能不全 重度肺心病,脊髓灰白质炎等致呼吸肌麻痹。

4.喉外伤、颌面咽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阻塞。

5.呼吸道异物,无法经口取出者。

6.肌肉痉挛性疾患的肌麻痹疗法 当不同原因导致频繁抽搐、肌痉挛以致通气受限时,可用肌松药加通气机治疗

7.开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值极差,但手术又必须进行,在开胸手术结束后,立即行气管切开,回病房后即可开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往往经过3~5d后,可以安全渡过术后可能发生之呼吸功能衰竭。此方法可以称为“预防性气管切开”,也起到扩大手术适应证的作用

气管造口术的禁忌证

1.张力性气胸(插管闭式引流后可以上机)。

2.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

3.肺大疱气胸纵隔气肿未引流前。

4.大咯血病人。

5.心肌梗塞心源性肺水肿)。

术前准备

1.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2.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吸引器,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

3.选择适合患者气管粗细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套管芯[图1-1、2]。

1-1 普通气管套管

1-2 带气囊气管套管

图1 各种气管套管

麻醉

一般应用1%普鲁卡因局麻。显露气管后作气管穿刺时,可向内滴入1%~2%地卡因0.2~0.3ml,进行气管粘膜的麻醉。情况紧急,或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时,可不用麻醉。

手术步骤

常规气管切开

(1)切口:有横纵两种切口,纵切口操作方便,横切口优点是术后瘢痕轻。横切口:以中线为中心,胸骨切迹上3cm,沿颈前皮肤横纹作对称之横切口,长4~5cm(图5.1.11-1);纵切口:在颈前正中,环状软骨至胸骨切迹上方,长4~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浅筋膜后,用拉钩拉向两侧即可见两侧颈前肌接合于颈前正中的白线,此处稍向下凹,见紧急气管造口术的图5.1.11-1。

(2)用直血管钳或直剪刀沿白线垂直上下分离,并用拉钩将分离的肌肉牵向两侧,两侧拉钩用力要均匀,不要偏向一侧。分离时术者应随时用左手示指摸清气管的位置,避免方向偏差。肌肉分开后即达气管前筋膜,颈前静脉血管可予以结扎、切断(图5.1.11-2)。气管前壁显露后,气管前筋膜不需分离,可避免发生纵隔气肿,亦可减少将气管套管误插入气管前间隙的机会(图5.1.11-3)。

(3)前壁充分显露后,将经口或鼻插入的气管插管向外拉至即将切开气管切口平面的稍上方,仍保留在气管内,用尖刀在第2~4气管环之间刺入,气管切开约1cm(图5.1.11-4),然后用组织钳夹起气管壁,用尖刀或剪刀在气管前壁开成一0.8~1cm直径的圆形或椭圆形孔,吸除分泌物,用气管撑开器或弯止血钳伸入气管并撑开,将口径合适的气管套管经开孔送入气管内(图5.1.11-5)。注意有时因开孔太小或患者用力咳嗽,会使气管套管插入困难,致使套管从开口处滑出误入到气管前间隙内。

(4)气管套管放好后,打起气囊,插入吸痰管吸除呼吸道内积存的分泌物和血液检查通气是否良好。若有经口或鼻插管者,可拔去插管。气管套管两侧皮肤各缝合一针。用布带绕颈部,将气管套管固定,用一剪口无菌纱布垫于气管套管与切口之间(图5.1.11-6),结束手术。

紧急气管造口术

(1)在紧急气管切开时,最好采用皮肤垂直正中切口,在喉切迹下2~3cm处起始,长4~5cm(图5.1.11-7)。

(2)仔细地保持在正中线,将手术刀在环状软骨下直接切入气管。沿中线可切断3个气管环和其间之膜部。避免切开环状软骨(图5.1.11-8)。

(3)将刀柄插入气管切口中,略为旋转即可将软组织分开,使空气能自由进出气管(图5.1.11-9)。

(4)插入气管套管。以后操作与常规气管切开相同。此手术目前多已由经口气管内插管来替代,待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后再做常规气管切开。只有受条件限制,情况危急时才采用。

术中注意事项

1.因病情严重,不允许拖延时间,而又无气管切开器械时,可不经消毒及麻醉,用日常生理用的小刀切开气管前皮肤、皮下组织和颈白线,用手指探摸到气管环,并以手指作向导切开气管环。然后,将刀柄插入气管,转一角度撑开气管切口,随即插入普通的胶皮导管。其外端剪成两瓣,瓣端剪孔,安固安带,向两侧分开,以代替气管套管。伤口周围用油纱布及小纱布垫好后,将固定带绕颈固定[图3]。

2.手术时,患者头部位置要保持正中后仰位。保持切口在颈中线进行。不能向两旁解剖。术中随时探摸气管位置,指导分离的方向和深度。

3.拉钩在分离至深部时再放入牵拉,每剖入一层,两侧拉钩也随之同时挪动拉深一层,两侧拉力要均匀,以免拉力不均,将气管拉向一侧。当分离至气管前壁时,拉钩要向外、向前拉,不要向后压,以免压迫气管。当气管软骨环已切开,气管套管尚未插入时,应特别留意勿脱钩,以免增加插管的困难。

4.气管前筋膜不宜分离,可与气管前壁同时切开。气管侧壁不要分离,否则易伤及胸膜顶或纵隔,也能致气管切口偏向一侧,造成拔管困难。

5.气管切开位置宜在第3~4两个软骨环,如太高,易伤及第1软骨环,会引起喉咽部狭窄;如太低,易使套管脱出或顶住隆凸,致粘膜损伤出血,或造成纵隔气肿,甚至伤及胸内大血管。小儿右侧胸膜顶较高,注意防止损伤。

6.术中止血要完善,皮肤不能缝合过紧,以防止发生血肿气肿

气管切开并发症

1.气管切口处出血 少量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出血量大者应用止血药物,严重者需去手术室处理。

2.皮下气肿 由于过多分离气管旁组织或导管不通畅造成。无需处理,一般可自行吸收

3.纵隔气肿及气胸 由于气管前筋膜分离过多所致。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应行闭式引流。

4.肺部感染

5.气管食管瘘 极少见,多由于病人不配合,使手术者操作时失去准确性或气管套管长期压迫。处理可予鼻饲。

6.气道狭窄 气管切口内肉芽组织增生,损伤了甲状软骨使气管切口处内翻致气道狭窄。表现为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喘鸣等,可结合气管镜及X线断层检查确诊。轻者不需处理,重者可行手术。

术后处理

1.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每日更换两层湿盐水纱布遮盖套管口,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防止干痂形成。

2.根据需要向气管内滴入抗生素、α糜蛋白酶蒸气吸入15分钟,每日3~4次。体位不宜变动过度,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转动,避免套管活动或脱出造成的刺激或呼吸困难。小儿或神志不清病人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者,要固定其手臂。

3.密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多和阻力增大,套管内有无出血等,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处理。

4.呼吸和气体交换量得到解决后应及早拔管。拔管前注意:

⑴先用软木塞或胶布堵塞管口1/2,如无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堵塞2/3,直至全部堵塞1~2日而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软木塞或胶布必须用线固定在气管套管的固定带上,以防被吸入气管。

⑵如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应先排空气囊,再堵塞套管。

⑶拔管前准备一套气管切开器械,以备万一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时重新插管。

拔管前先吸尽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松开固定带,顺套管弯度慢慢拔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用另一消毒套管由原切口插入。拔管后不需缝合伤口,可用油纱布包扎,或用蝶形胶布拉拢伤口。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气管造口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气管造口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