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区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胃区:1.头针刺激区名;2.足针刺激区名。

头针刺激区名·胃区

胃区为头针刺激区名。出《头针疗法》。位于头部,瞳孔直上方,从发际直向上划2厘米长线即为此区。左右计2穴区。主治上腹部疼痛胃痛呃逆等。一般沿皮刺0.5~1.0寸,每次快速捻针2~3分钟,重复2~3次,针感上腹部发热

足针刺激区名·胃区

胃区为足针刺激区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二、三趾跟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后9/20点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癫狂症、急性胃痛、腹痛泄泻阑尾炎牙痛骨槽风等。亦可作足针麻醉穴。一般直刺0.3~0.5寸。如作针麻,可在有针感后接电麻机,诱导10分钟左右,病人手掌、鼻尖部有潮湿、出汗(或流涕),胫骨前肌肌腱由紧张变松弛即可进行手术。

参见足针:

足针疗法针灸疗法之一。简称足针。是指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进行针灸等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动输》:“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四肢末端乃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部位。刺激这些部位的不同穴位,能对全身各部病痛产生治疗作用。足针部位、针刺方法及各穴主治如下表:

足穴部位、针刺方法、主治表

穴号

位置

针刺方法

主治

1

外踝内踝连线足底之中点

直刺或斜向下刺0.5~1.0寸深

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

2.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外1寸

直刺或向内透刺0.5~1.0寸深

失眠、癔病、神经衰弱

3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4寸外旁1.5寸

直刺或斜刺向下1.0~1.5寸深

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4

在足跟后缘正中线直上5寸

直刺或斜刺0.5~1.0寸深

失眠、黄疸型肝炎、哮喘大脑发育不全

5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内旁1寸

直刺或向下透刺1.0~1.5寸

痢疾腹泻

8

5号穴前1寸

直刺或向下透刺1.0~1.5寸

痢疾、腹泻

10

足底三、四趾间后3寸

直刺或斜刺向内1.5寸

腹痛、急慢性胃肠炎痛经

11

足底踇趾与次趾间直后3寸

直刺1.0寸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13

足底第四趾跟后3寸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0寸

坐骨神经痛、荨麻疹肩痛

穴号

位置

针刺方法

主治

14

足底小趾跟后1寸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0寸

牙痛

15

解溪穴下0.5寸两旁凹陷中

透刺或斜向上下刺0.5~1.0寸

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17

解溪穴下2.5寸

直刺或点刺0.1~0.5寸

心绞痛、哮喘、感冒

19

足内侧舟骨突起上凹陷中

直刺0.5寸

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

20

足背第二、三趾间后

3寸

直刺或斜向上刺2.0寸

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21

足临泣地五会穴连线的中点

直刺或斜刺0.5~1.0寸

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体炎

23

足背三、四趾间后2寸

直刺或斜刺1.5寸

落枕

25

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

斜刺或直刺1.0~2.0寸

急性腰扭伤

26

行间太冲穴连线的中点

直刺或斜向上刺1.0~2.0寸

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

27

伸踇长肌腱内侧跖趾关节

点刺或浅刺0.1~0.5寸

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湿疹、荨麻疹

29

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

直刺或横刺1.0~2.0寸

功能性子宫出血

30

足内侧舟骨突起下后凹陷中

直刺1.0寸

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附件炎

穴号

位置

针刺方法

主治

34

太白公孙穴连线的

中点

横刺1.0~2.0寸

癫痫、癔病、神经衰弱

35

昆仑穴直上1寸处

横刺或斜刺向上,1.0~2.0寸

坐骨神经痛、头痛、腹痛

44

十趾第一横纹中点

直刺或斜刺向下,0.5寸

遗尿尿频

45

足底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

直刺0.5~1.0寸

牙痛

46

第二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

点刺0.1~0.3寸

头痛

47

第三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点刺0.1~0.3寸

头痛

48

第四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点刺0.1~0.3寸

头痛

49

足底后缘正中线直上

1寸

直刺0.5寸

感冒、头痛、上颌窦炎、鼻炎

50

1号穴内旁1寸

直刺或斜刺0.5~1.5寸

三叉神经痛

51

3号穴直后1寸

直刺0.5寸

肋间神经痛胸痛胸闷

针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胃区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胃区》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