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针疗法
足针部位、针刺方法及各穴主治
足针部位、针刺方法及各穴主治如下表:
足穴部位、针刺方法、主治表
穴号 |
位置 |
针刺方法 |
主治 |
1 |
直刺或斜向下刺0.5~1.0寸深 |
||
2.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外1寸 |
直刺或向内透刺0.5~1.0寸深 |
失眠、癔病、神经衰弱 |
3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4寸外旁1.5寸 |
直刺或斜刺向下1.0~1.5寸深 |
|
4 |
在足跟后缘正中线直上5寸 |
直刺或斜刺0.5~1.0寸深 |
|
5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内旁1寸 |
直刺或向下透刺1.0~1.5寸 |
|
8 |
5号穴前1寸 |
直刺或向下透刺1.0~1.5寸 |
痢疾、腹泻 |
10 |
足底三、四趾间后3寸 |
直刺或斜刺向内1.5寸 |
|
11 |
足底踇趾与次趾间直后3寸 |
直刺1.0寸 |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
13 |
足底第四趾跟后3寸 |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0寸 |
|
穴号 |
位置 |
针刺方法 |
主治 |
14 |
足底小趾跟后1寸 |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0寸 |
|
15 |
透刺或斜向上下刺0.5~1.0寸 |
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
|
17 |
解溪穴下2.5寸 |
直刺或点刺0.1~0.5寸 |
|
19 |
足内侧舟骨突起上凹陷中 |
直刺0.5寸 |
|
20 |
足背第二、三趾间后 3寸 |
直刺或斜向上刺2.0寸 |
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
21 |
直刺或斜刺0.5~1.0寸 |
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体炎 |
|
23 |
足背三、四趾间后2寸 |
直刺或斜刺1.5寸 |
|
25 |
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 |
斜刺或直刺1.0~2.0寸 |
|
26 |
直刺或斜向上刺1.0~2.0寸 |
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 |
|
27 |
点刺或浅刺0.1~0.5寸 |
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湿疹、荨麻疹 |
|
29 |
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 |
直刺或横刺1.0~2.0寸 |
|
30 |
足内侧舟骨突起下后凹陷中 |
直刺1.0寸 |
|
穴号 |
位置 |
针刺方法 |
主治 |
34 |
中点 |
横刺1.0~2.0寸 |
癫痫、癔病、神经衰弱 |
35 |
昆仑穴直上1寸处 |
横刺或斜刺向上,1.0~2.0寸 |
坐骨神经痛、头痛、腹痛 |
44 |
十趾第一横纹中点 |
直刺或斜刺向下,0.5寸 |
|
45 |
足底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 |
直刺0.5~1.0寸 |
牙痛 |
46 |
第二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7 |
第三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8 |
第四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9 |
足底后缘正中线直上 1寸 |
直刺0.5寸 |
感冒、头痛、上颌窦炎、鼻炎 |
50 |
1号穴内旁1寸 |
直刺或斜刺0.5~1.5寸 |
|
51 |
3号穴直后1寸 |
直刺0.5寸 |
足针穴位
概述
足针疗法为针灸疗法之一。简称足针。是指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进行针灸等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动输》:“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四肢末端乃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部位。刺激这些部位的不同穴位,能对全身各部病痛产生治疗作用。
在传统的经络、经穴基础上,针灸工作者经过不断的实践观察,发现足与整体的联系,类同一个胎儿平卧在足的掌面。头部位于足跟,臀部朝着足。趾,五脏六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这些规律,形成了足针疗法,选择相应部位针刺,可以治疗有关脏腑组织及全身病变。足针穴位共30个,均以穴号为名称,如1号穴、2号穴等(如图)。其主治功能大致按胎儿投影区确定,如1~5号穴主治头面、神经疾患,6~10号穴主治内脏疾患。应用时可以根据疾病症状和疾病发生的相应部位取穴,也可以根据脏象学说辨证取穴。操作时用1~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深约3~5mim,用中强度刺激,留针3~5min。对需要持续刺激的,可加用电针或采用皮下埋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