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别名

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Evacuation of Spinal Epidural Hemorrhage

分类

神经外科/椎管其他疾病手术

ICD编码

03.4 11

概述

硬脊膜外血肿在椎管疾病中并非罕见,病因有椎管手术后、硬脊膜外麻醉、椎管血管性疾病、抗凝疗法脊髓损伤等,以胸椎节段为多见。发病后病人迅速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显示不全性或完全性截瘫。一般多根据Frankel法进行功能分级:A级,脊髓完全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完全消失;B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感觉存在;C级,肢体能活动,但无功能;D级,肢体有功能活动;E级,功能正常。MRI检查:硬脊膜外呈凸镜形占位病变(图4.20.1-1),边缘清晰,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提示为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征象。如临床症状发展严重,受损平面以下呈完全性功能障碍或仅存某些感觉(Frankel A或B),应视为急症。临床经验提示:治疗结果与手术前症状轻重,以及与症状出现到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Lowton等(1995)报告30例中,Frankel A和B级者,如在12h内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时间再晚,脊髓功能恢复不佳。Groen等(1996)复习文献报道的330例病人,术前为完全运动和感觉缺失者(Frankel A级)在36h内手术和不全性瘫痪在48h以内手术,亦可获得一定功能的改善。但延迟多日手术的,后果很严重(图4.20.1-2)。

适应症

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

脊柱外伤、椎管手术后、硬脊膜外麻醉或其他不明原因,病人突然背痛,两腿麻木,进行性运动障碍。MRI检查显示硬脊膜外占位病变,以血肿可能性最大,应进行手术;如两下肢病变发展或接近到完全性瘫痪,手术应刻不容缓。

禁忌症

上述外伤、手术或麻醉等原因,造成完全性截瘫已十数日或数周,血肿已吸收,MRI显示无明显脊髓受压征象者,手术已无必要。

麻醉和体位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或俯卧位

手术步骤

1.以血肿位置为中心做背中线切口,切口的长度以能显露3个椎板为适当,分开椎旁肌,牵开器敞开术野。

2.一般切除2个椎板即能满足清除血肿的需要,个别范围大的血肿,可以适当扩大椎板切除。以吸引器吸出血肿,直到显露出硬脊膜,对活动性出血以双极电凝止血。如发现畸形血管团可以切除。如疑有硬脊膜下病变,必要时亦可切开硬脊膜向内探查,根据发现进行相应处理。

3.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血肿清除后,注意寻找和分析出血的原因,必要时做活检,如发现海绵状血管畸形或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等可同时处理。

术后处理

1.术后仰卧或侧卧,最好卧硬板床。翻身时应使身体平直,避免扭曲。

2.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感觉平面有无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进一步损害,应积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颈椎手术者应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3.注意创口引流有无脑脊液流出,如脑脊液流出较多,应考虑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术后24~48h拔除。

4.有截瘫者应按截瘫护理。

5.高颈段手术后,有时可发生中枢高热,应及时处理。

并发症

1.硬脊膜外血肿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可形成血肿,造成肢体瘫痪加重,多在术后72h内发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血肿。如出现这种现象,应积极检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2.脊髓水肿 常因手术操作损伤脊髓造成,临床表现类似血肿。治疗以脱水激素为主;严重者如硬脊膜已缝合,可再次手术,开放硬脊膜。

3.脑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如有引流,应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换药观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应在手术室缝合漏口。

4.切口感染、裂开 一般情况较差,切口愈合能力不良或脑脊液漏者易发生。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改善全身情况,特别注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补充。特殊部位如肩胛之间,应加强肌肉层缝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