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人体存在着腹背相应的现象,胸腹内脏器的病变可以通过腰背披露于外,故腰背是内脏病变的又一重要信息站……
第一节 腰背先兆的理论基础
背部和胸部一样为人体的预诊的重要部位,背部内藏心肺,为心肺之外围,故背部和胸内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胸内的脏器盛衰可以通过背部披露于外,因此背部是候胸内脏器的重要部位之一。
腰背部为诸阳经所贯注,经络走循、俞穴密布是经络循行的要枢之一。足太阳膀胱经全脉贯行腰背,督脉的主要干线也经过背部。循行于背部的经脉都是阳气旺盛的经脉,如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之气,统帅诸阳、布达卫气行于周身,腰为肾之府,肾、命门藏于腰,其气行于背,故背部的阳气变化,常可为全身阳气盛衰变化的预兆。
在俞穴方面,背部为要穴集中之地,背部系统是脏腑系统的集中反应区,背俞穴具有全身性的意义,各脏腑的重要代表穴皆集中于背部中线两侧,背部这一区域包含着重要的整体信息。背部除五俞穴有重要意义之外,还有命门、阳关、肾俞等阳气较为集中的要穴,故对预测阳气的盛衰有一定意义。
由于背部排列着背俞穴,为五脏精气所输注,因此,胸背精气互相通应,背部俞穴与腹部募穴又通过脏腑之气而相贯通,正如《难经本义》所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背部不仅与胸部,还与腹部相通应,更表明背部是重要的候胸腹脏气的部位。
背部和胸膺部的候测意义大致相同,背部同样反映胸内脏腑的状况,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背者,胸中之府。”
腰背为候肾之要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腰部又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经气贯注,以及肾俞、命门等重要腧穴位居,故腰部与人体内脏,尤其与肾、命门息息相关,是候肾、命门的重要部位。总之,腰背部为预诊人体内脏的重要部位,其中背部对胸部脏器,如心肺的预测意义较大,而腰骶部则以候测肾、命门及盆腔器官(包括生殖、泌尿系器官)为主。
第二节 腰背先兆的临床意义
背部内藏心肺,是候心肺的重要部位。首先背部的形状、厚薄、宽窄,象征着肺的状况,如《灵枢·本藏》曰:“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临床上,背宽肩实者肺气多足,反之,肺窄肩薄者肺气多虚。此外,背部犹提示身体阳气的盛衰,故《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背为阳”。腰部为足太阳膀胱及督脉的经气所贯注,足太阳为“巨阳……诸阳之属也……为诸阳主气”(《素问·热论》),督脉乃“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经”,皆为阳气汇聚之经,足见背为阳气贯注之地。《灵枢·阴阳系日月》曰:“腰以上者为阳”故背部最能反映体内阳气的盛衰,临床上,背恶寒为阳气虚的征兆。
心藏于胸背之间,因此对心病变的反映,常为胸背兼见,如《素问·气穴论》曰:“背与心相控而痛”,“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即言胸背部存在着任督经气的交注,关系着阴阳气的协调,故心的疾患可同时反映于胸背。因此,治疗亦可胸背穴位互取。
腰为肾之府,又为命门之宅,故腰最能反映肾气命火之衰盛。临床上,腰部状况常为肾、命门的外象,如腰粗厚实者,肾气多旺,反之腰细纤薄者肾气多虚,而腰酸、腰膝无力,提示肾虚。《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腰痛症,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腰膝无力亦为肝肾虚损的征象,腰部发凉为命火衰的预兆。此外,带脉环腰而行,故腰如绳束者又常预示带脉为病,为滑胎、带下之兆,腰冷重痛又为寒湿滞肾络之征,故《灵枢·阴阳系日月》曰:“腰以下者为阴”。此外,腰俞与募穴又相通应,腹与腰皆为腹部脏气的外围,因此腰部还为腹部脏器的外部征兆,包括盆腔器官如膀胱、子处等在内,腰骶不适尤为盆腔疾患的外兆,上述足见腰背在预诊腹盆脏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预报脏腑精气盛衰
《内经》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背腰候内脏精气,如背部肌肉丰满,色泽明润,脊柱端正,肩宇宽宏,提示内藏脏气充盈坚实;反之,如背部肌肉枯萎、色泽晦滞、脊柱歪曲、肩宇窄缩则象征内藏脏气亏损不实。如肩窄胸狭者预报肺部有先天禀弱疾患,肩胛部不适还可预报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器的疾患,第七、八、九胸椎的左侧脊椎处有压痛,提示呼吸困难。又腰与背均属足太阳膀胱经,故腰痛在经属太阳,在腑属肾,故有“巨阳虚则腰背痛”之言,腰膝无力为肝肾亏损的表现,因肝主筋,肝气衰则筋不能用,腰为肾府,肾虚则转摇不能之故。
还须提及,《灵枢·本藏》曰:“肾小则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孤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即腰候测肾的具体论述。
二、腰背部可预测命火、肾阳的盛衰状况
由于腰为肾府,命火内藏,且督脉通过,又受足太阳膀胱经(巨阳之经)温煦,故腰背部可谓全身之阳宅。因此,正常腰背部不应有畏寒和发凉症状,如出现则提示命火、肾阳衰减。临床上,腰部经常发凉者,常提示肾阳不足,腰部狭窄肉薄,常为肾秉赋不足的征兆,腰粗壮肉实者则肾气多实。此外,第一、二、三腰椎的两侧有肥厚改变者,有患肾炎之可能,腰骶部钝痛者为子宫、输卵管疾患的征兆,而腰酸如折又为肾虚的预报。
三、腰背部可预报诸疾
背部发凉,尤其整个背部发冷为阳虚标志,如《伤寒论》174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提示气津两伤,表阳有虚病机,故加人参以护阳。而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该条背恶寒又为阳气虚衰之兆。因少阴病肾阳虚衰,加之督脉循背,总督诸阳,如阳气不足,阴寒之气郁滞于督脉,故背恶寒较甚,而太阳表证恶寒,则又为表虚卫阳不固之征。一般而言,全背恶寒为阳虚标志,背局部恶寒则多预报痰饮。如《金匮要略》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丹溪心法·痰》亦曰:“背心一片,常为冰冷……皆痰饮所致。”即并非阳虚乃饮留阻遏阳气不达之故。背热又为肺热的标志,《东医宝鉴·外形篇》亦曰:“背热属肺,肺居上焦,放热于背”。此外,腰痛还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凶兆,如《医说》曰:“腰痛病,面上忽见红点,人中黑者,死也。”
现代还有学者发现从背部进行沿脊倒推,可根据胸椎的异常而发现内脏疾患。如脊实出现压痛或凹陷,或色泽改变或棘突之间距离变大或缩小,或异常隆起,异常索状物或周围组织松弛,皆可反映内脏疾患。其中,1~3胸椎部位预兆心脏疾患,2~5胸椎预兆肺、胸部疾患,1~4胸椎预兆上肢病变,5~8胸椎预兆胃、十二指肠疾患,8~10胸椎预兆肝、胆、胰疾患,10~12胸椎反映胃肠疾患,12胸椎~第2腰椎反映肾、泌尿系疾患,1~4腰椎反应下肢疾患,骶椎部反映生殖器疾患。
目前已有用红外背图诊断的仪器,实验结果是:“红外背图的异常显示点大都在患病脏腑所属的背部俞穴上,或在与其密切相关的穴位上。临床诊断与红外背图的异常显示符合率在95%以上……如24例次膀胱癌患者有22例次出现双侧膀胱俞穴异常红外显示”。
据报道,肩背部长发,常见于背部大椎穴周围和肩胛骨上,形似长发,不与发际相连散在或密集分布,而不伴有前胸等其他部位长毛属阳性,检查结果,食管癌阳性率10%,胃癌阳性率7%,肠癌阳性率7%,肝癌阳性率6%。
第三节 脊椎预兆的临床意义
脊椎诊病属骨相法,脊椎为人体的支柱,每一个脊椎孔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通过,因此,脊椎有反应,就可推测内脏有病变。目前,据脊椎压痛点诊断疾病对早期发现内脏病有一定意义。具体诊查法为:
心脏病:候胸椎1~4(左侧),以胸椎2~3为主。
肺脏病:候胸椎3~9(右侧候左肺,左侧候右肺),从胸椎4~7为主。
胃溃疡:候胸椎10~12。
骨盆疾病:候胸椎4~5及腰椎1~3。
此外,脊背及肤与内脏也极为相应,如
颈3、颈4:候头面。
胸1:候气管。
胸2:候心。
胸3:候肺。
胸4、胸5:候肝胆、乳腺。
胸6、胸7:候脾胃、胰。
胸8、胸9:候肠。
胸10、胸11:候肾。
胸12、腰1~3:候生殖泌尿系。
臀相
臀相也有一定的候病意义,如臀宽大个矮易患冠心病、肥胖病,臀窄小身长易患生殖系疾病包括难产,不孕症及盆腔内脏下垂等疾病,可供参考。另外,臀部肌肉和肩臂肌肉一样,是身体的大肉部分,臀部肌肉的削减,是诊断人体脾绝形脱危候的依据之一,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日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