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补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五补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之五补汤

方名

五补汤

组成

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

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槟榔半两,白术半两,百合半两,酸枣仁(微炒,研)半两,白茯苓(去粗皮)半两,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干)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分为十帖。

上药除酸枣仁外,锉细,分为10帖。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之五补汤主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睡即惊觉,心悸神思不安,目昏心躁,肢节痿弱。

功在补肝,去胆寒,和气。主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睡即惊觉,心悸,神思不安,目昏心躁,肢节萎弱。

五补汤的用法用量

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

每帖水两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五补汤

方名

五补汤

组成

五味子、黄芪、白术各一两,肉桂、人参、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熟)、茯苓(去粗皮)、当归炙甘草沉香熟地黄陈皮(汤浸、去白)、半夏(汤洗去滑)各半两。

五味子1两,黄耆(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熟)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沉香(锉)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半两。

制法

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五补汤主治虚劳痰饮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五补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一块,大枣二枚,水煎去滓,食前服。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小块(拍破),大枣2枚,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千金》卷十九方之五补汤

方名

五补汤

组成

桂心2两,甘草2两,五味子2两,人参2两,麦门冬1升,小麦1升,枸杞白皮1斤,薤白1斤,生姜8两,粳米3合。

功效主治

《千金》卷十九方之五补汤功在下气,通津液。主治五脏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悒不足。

五补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3升,每服1升,1日3次。口燥者,先煮竹叶1把,水减1升,去叶纳诸药煮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补者,补五脏诸虚不足也。肾为五脏之根,五味收摄右肾命门相火,固蛰封藏不使精气妄泄。胃为五脏之母,人参入胃,先补肺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故《本经》言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得麦冬,交通肺肾而通上下津液;得桂心,交通心肾而通上下气化;得甘草,引入脾经而敷化精微;得小麦,滋培肝气。且助以粳米而生发清阳,又须枸杞根皮散三焦虚热,薤白、生姜泄胃中之滞气,滞气散而正气安,五脏皆受荫矣。

《医方类聚》卷十二引《新效方》之五补汤

方名

五补汤

组成

莲子枸杞子山药锁阳

功效

医方类聚》卷十二引《新效方》之五补汤功在补心肝脾肺肾。

五补汤的用法用量

沸汤调服,加酥尤妙。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方中诸药用量原缺,《丹溪治法心要》用“各等分”。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五补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五补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