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我国西部各省区比较常见。包虫在泌尿生殖系主要侵及肾脏,少数侵及膀胱精索睾丸。膀胱包虫病是由于肾包虫病囊肿破裂或盆腔囊肿破裂进入膀胱所致。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为主”是防治包虫病的根本方法,宣传教育是开展预防工作的基础。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主要在犬-羊循环链,流行地区牧羊犬患细粒棘球绦虫的检出率在30%~60%,羊群感染包虫的患病率高达40%~90%,因之在流行地区需杀灭野犬,对牧羊犬,根据犬体重投给含吡喹酮50~100mg的药铒,每月1次,即可在细粒棘球绦虫成熟期(40~50天)前死亡,从而灭绝感染中间宿主的虫卵。

对宰杀的羊、牛肉检疫,遇有带水泡样的内脏要深埋,切不可喂狗,以阻断终末宿主感染原头节的机会。防止犬粪污染草场、水源,不喝生水,饭前要洗手,餐具要洗净,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的预防工作,可达到控制包虫病在人群流行的目的。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曾采用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吡喹酮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等化学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已取得杀灭原头节及损坏包虫囊生发层的作用,但尚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故可作为手术前后预防移植复发的用途,及无法手术根治的弥漫性多发包虫病的控制治疗。

2.手术摘除 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在脏器尚未萎缩时可施半肾切除,或完整内囊摘除,而避免全肾切除,以保留有功能的脏器组织。手术原则是摘除包虫,防止囊液外溢污染腹腔,缩小外囊空腔,预防术后感染。手术方法有三:

(1)全囊切除:包虫的外囊是脏器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组织,虽与脏器无分界线,但仍可沿外囊壁剥离剔除或连同罹病脏器组织一并切除。对病史甚久的巨大包虫,长期压迫脏器组织萎缩,失去功能,宜施肾或睾丸包虫完全切除。

(2)包虫完整摘除:在突出于脏器表面的外囊壁上,缓慢轻巧的切割,逐渐达到外囊壁的最内层,借助包虫自身的张力,将剩余的一薄层外囊壁胀裂,此时包虫即由裂口处自行膨出,须以指堵压裂口,阻止包虫突出以防爆裂。由于包虫囊壁极为脆弱,忌用锐器触动,迅速剪开外囊切口达包虫直径1/3,并做十字形剪开扩大切口,提起敞开的外囊,注水及手指分离内外囊间的纤维粘连,包虫即可由外囊内缓缓脱出。

(3)包虫穿刺摘除:按“无瘤手术”操作原则,先用纱布巾保护病灶,使之与周围腹腔脏器隔开,以三通针穿刺吸出囊液,注入20%盐水使原头节脱水而毁损,提起并剪开外囊,摘除已塌瘪的包虫及子囊

无论完整摘除或穿刺摘除包虫后,在肾脏内均遗留包虫占位的空腔,对此空腔处理方法是清洗空腔囊壁,内翻缝合缩小闭锁空腔,对较大的空腔,可剪去部分外囊壁,缝合闭锁置管闭式引流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犬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草场等。人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即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钩蚴。六钩蚴穿破肠黏膜潜入毛细血管,顺门静脉进入肝脏发育为包虫。若六钩蚴通过肝窦,可随血流到达肺部并发育成包虫,故肝与肺包虫病发病率较高。若仍有少数六钩蚴通过肺静脉,可随体循环达全身,各脏器组织均可发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包虫病的发病率在流行区约占全身包虫病的2%~5%。肾、膀胱精索睾丸均可发生。

(二)发病机制

六钩蚴发育为初期包虫囊泡,逐渐增大并形成具有生发层角质层内囊。包虫外周由中间宿主增生组织形成一层厚而坚韧的纤维组织包膜,称为外囊。内囊生发层可产生大量生发囊,脱落于囊液中成为子囊,子囊内又可生出孙囊。生发层也可产生育囊,每个育囊内包裹10~40个原头节,游离于囊液中称为囊沙。如包虫破裂或手术操作不慎,囊沙漏入腹腔可发生继发性包虫病。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症状

包虫病流行区的居住和生活史。尤其与犬、羊有过密切接触史

1.肾包虫病患者主要症状肾区肿块、腰痛血尿脓尿。常为单侧肾内单个发生,且多发生于肾下极。可与肝、肺包虫病相伴发。当包囊破入肾盏肾盂时,粉皮样含子囊及内层碎屑进入尿液,可出现急性肾绞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继发感染后可表现发热、腰痛加剧,血尿及脓尿。包囊破裂进入腹腔可发生严重的腹膜炎

2.膀胱包虫则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尿混浊并排出粉皮样含子囊及内层碎屑的尿液。

3.精索睾丸包虫病患者,局部可出现球形肿块,透光试验阳性,如同鞘膜积液

包虫囊肿的典型体征触诊时表面光滑,触之硬韧且有弹性,叩之有颤感。肾包虫在上腹部腰部可扪及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界限清楚的无痛性肿块。

本病的诊断需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与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明确。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诊断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检查化验

1.血液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尿液检查 包虫破入泌尿道时,尿中可见有白色粉皮样碎片,查及棘球蚴原节头。

3.血清学检查 如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有助于诊断。

4.卡索尼皮内试验(ID)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方法是将特殊处理过的囊液0.1~0.2 ml作前臂皮内注射,观察皮肤红肿硬结反应,其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假阳性反应少。

1.B超 B超可探及边缘清楚的无回声区,有时其内可探及花瓣状分隔或蜂窝状光带;有时可见“双壁征”。膀胱B超检查显示类圆形无回声反射液性暗区,边界清楚的粗糙囊壁,较大的包虫病囊肿可见“双壁征”。

2.X线 KUB平片可见肾影增大,有凸出肾缘的肿块轮廓。有时可见肿块边缘线状钙化阴影。排泄性及逆行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肾盏漏斗部变细、拉长。当包囊破入肾盏,则造影剂溢入囊内显示多个圆形充盈缺损,造影剂沿子囊间隙流注而呈落雨样征象。同时可见患肾积水、显影不良或不显影。

3.CT肾脏多发性囊性改变,囊壁厚,边缘清楚,可有“囊中囊”征。有时可见特有的蜂窝状分隔影像,有助于诊断。若子囊过多,相互挤压,包容在母囊之中,CT显示车轮形或蜂窝状的排列分隔,为肾包虫病的特有影像。膀胱CT示膀胱壁有边界清晰的囊性占位,密度均匀,含子囊时,呈“囊中囊”征。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肾囊肿 可有腰背酸痛症状,有时可触及上腹部和腰部囊性肿块。但病人无包虫病流行区居住和生活史,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B超检查显示圆形无回声肿物,壁薄而光滑。X线检查囊壁钙化更为常见。尿液中不含包囊碎屑,卡索尼反应阴性。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2.多囊肾 也表现为上腹部和腰部的囊性肿块。但该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多为双侧,有进行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表现。体检腰部肿块边界不清,压之较软;且B超检查发现肾体积明显增大,肾脏边缘不齐,肾内囊性肿块无“双壁征”。尿路造影可见肾盏变形、拉长,呈蜘蛛脚状。 CT示双肾体积增大,肾断面有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壁可有钙化,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3.肾积水 亦有腰部胀痛血尿脓尿症状,上腹部及腰部可触及囊性包块。但该病有明显的尿路梗阻原发病如结石、狭窄等。病人无包虫病流行区居住和生活史。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扩张,无肾盏漏斗部的变细和移位。尿液中不含包囊碎屑,卡索尼反应阴性。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4.肾肿瘤 亦有腰痛和腰腹部肿块表现。但本病多有全程肉眼血尿伴条索状血块发热以及消瘦等症状。B超检查示患侧肾体积增大,有实质性占位。CT示肾脏不均质占位病变,CT值为30~50Hu,增强扫描示肿物CT值低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楚。可与肾包虫病鉴别。

5.膀胱肿瘤 B超检查可发现膀胱壁的占位性病变,大的肿瘤可通过双合诊触及。但膀胱肿瘤有无痛性肉眼血尿,无粉皮样尿。尿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而无棘球蚴原节头。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而非囊性占位。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6.输尿管囊肿 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B超检查也可显示膀胱内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但其尿液检查找不到头节子囊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囊性肿物,随排尿有节律性舒缩。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7.膀胱息肉 B超检查也可表现为膀胱壁的占位性病变。但病人无粉皮样尿,尿液中也找不到包虫头节及子囊。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膀胱内有实质性占位,而非囊性占位。可与膀胱包虫病鉴别。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并发症

1.合并感染 由于包虫病史过长,包虫衰老或退行性变,包虫营养不良;子囊过多,囊液过少或由于包虫破裂等原因可引起包虫囊继发感染,此时囊液转变成脓性而形成急性肾脓肿或其他组织的包裹性脓肿。如果炎症被包虫的纤维组织外囊局限于囊内,则病人的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较轻,其主要症状为全身无力低热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表现。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毒血症全身反应和急性脓肿的局部症状。肾包虫感染临床表现脓肾或巨大肾盂积水合并感染的症状相似,应注意鉴别。

2.囊肿穿破 肝等处的包虫囊可因外伤穿刺而破裂,破入腹腔可表现为剧烈腹痛过敏症状,由于囊液外溢,可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如果囊肿破入肝内胆管,则可产生胆绞痛黄疸

由于偶然外伤,感染后炎症的浸润或就诊时误行诊断性穿刺等原因可导致囊壁的破裂,根据囊壁破裂的程度和破口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有如下表现。

若仅为内囊破裂则外溢的囊液为坚韧的外囊所局限,内囊剥离塌陷,浮游于囊液之中。此时由于包虫缺乏营养供应而变性坏死,最终形成继发感染。

若为外囊破裂,则可因为囊内压力过高而胀破内囊,导致囊内容物外溢,进入周围组织。根据囊壁破口部位的不同,囊液外溢途径可分为3类:

(1)如果肾包虫破入泌尿道,使大量囊内容物迅速进入,可引起突发的肾绞痛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阻塞输尿管,使得肾绞痛加剧并出现会阴放射痛,当阻塞近段输尿管内压增高到一定水平又可将这些囊内容物自行排出。若包虫破入膀胱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同时排出大量肉眼可见的白色包虫囊皮和小子囊。

(2)如果包虫破入腹腔,则可引起突发的急性全腹膜炎,同时由于大量异种蛋白质的吸收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虽然经过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及手术治疗吸出腹腔内囊液并摘除包虫可暂时挽救病人的生命,但由于外溢原头蚴在腹腔内的种植性播散,数月后可形成数以百计的继发性多发腹腔包虫病,使腹腔脏器广泛粘连,终因慢性消耗导致包虫病性的恶病质

(3)如果包虫破入后腹膜外,囊液可沿腰大肌坠积于腰部,形成继发包虫病或继发感染。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