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方案

一、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最理想的治疗是用生长激素替代,尤其是早期应用,可使生长发育恢复正常,人生长激素疗效较好,过去因取自垂体,来源有限,而且发现应用人生长激素患者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病变(Creutsfeldt—Jacob病),并引起死亡,认为是由于省长因素制剂为某种病毒污染所致,现已停止使用,近年通过在细菌基因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所制备的人工合成生长激素应用于临床,已取代由人垂体中提取的生长激素,人工合成生长激素(Met—hGH)是一种192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生长激素相同,仅N末端多一个蛋氨酸,和人垂体提纯的生长激素比较,有相同的生物活性与促生长作用,治疗剂量一般为0.1IU/kg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1次,初用时,身高增加速度可达10cm/年,以后疗效渐减最近,与人生长激素结构完全相同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已问世,初步用于临床疗效良好。如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须给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性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还可采用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GHRHI—44)治疗,24μg/kg体重,每晚前皮下注射,连续6个月,可使省长速度明显增加,疗效与人生长激素相似。

二、同化激素 睾酮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对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虽能于使用初期身高增加,但因同时可促进骨骺提早融合省长停止,患者最终身材仍然明显矮小,疗效很不理想,人工合成的同化类固醇有较强的的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而雄激素作用较弱,故可促进省长,并可减轻骨骺融合等副作用。临床上常用者为苯丙酸诺龙,一般可在12岁后小剂量间歇应用,每周一次,每次10—12.5mg,肌肉注射,疗程以一年为宜,有时第一年内可长高10cm左右,但以后生长减慢,身材仍矮小。

三、人绒毛膜促性腺素 能促使黄体的形成与分泌,或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只使用与年龄已达青春发育期、经上述治疗身高不在增长者,每次500—1000U,肌肉注射,每周1—3次,每2—3个月为一疗程,间歇2—3个月,可反复应用1—2年,过早应用可引起骨骺融合,影响生长,于男孩可引起乳腺发育。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疾病分类

内分泌

疾病概述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指自儿童期起病的腺垂体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其病因可为特发性或继发性;可由于垂体本身疾病所致(垂体性),也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导致垂体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性);可为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体其他激素缺乏。本病多见于男性。

疾病描述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指自儿童期起病的腺垂体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其病因可为特发性或继发性;可由于垂体本身疾病所致(垂体性),也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导致垂体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性);可为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体其他激素缺乏。本病多见于男性。

症状体征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数月后才开始生长发育延缓,但常不被发觉,多在2—3岁后才开始生长发育延缓,但常不被发觉,多在1—3岁后和同龄儿童的差别愈见显著,但生长并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一般不超过4—5cm/年,体态一般尚匀称,成年后多仍保持同年体形和外貌,皮肤较细腻而干燥,有皱纹,皮下脂肪有时可略丰满,成年后身高一般不超过130cm,X线摄片可见骨龄幼稚,骨骺久不融合。

患者青春期,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男友生殖器小,与幼儿相似睾丸细小,多伴有隐睾症,无胡须;女性表现为原发性米径,乳房不发育。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者可出现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但往往明显延迟。

智力发育一般正常,学习成绩与同年龄者五差别,但年长后常因身材矮小而抑郁寡欢,不合群,有自卑感。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除上述表现外,可伴有运发并的各种症状,由下丘脑—垂体部位肿瘤引起者,可出现势力减退,视野缺损,后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以及嗜睡抽搐等。

疾病病因

其病因可为特发性或继发性;可由于垂体本身疾病所致(垂体性),也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导致垂体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性);可为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病理生理

约2/3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为特发性,临床上往往无明显病因。病理检查偶可发现垂体萎缩纤维化。今年发现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患者接受生长激素释放素治疗后多数患者血浆生长激素升高,生长加速,说明其病变可能主要在下丘脑。

生长激素可为单一性缺乏,但常伴有促性腺激素缺乏,有时也可伴有促甲状腺激素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后两者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常由实验室检查发现。

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由于生长激素基因缺失所致。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也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肿瘤,最常见者为颅咽管瘤,其他如感染(脑炎、脑膜炎)、创伤(围生期脑损伤)、放射等均可影响腺垂体—下丘脑功能,引起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少数患者血浆生长激素并不降低,甚至或升高,但生长介素浓度降低,注射生长激素后也不升高,提示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缺乏或有缺陷,对生长激素不敏感,由此引起的侏儒症称为Laron侏儒症,多见于犹太人;也有周围组织对生长介素不敏感,见于非洲侏儒

诊断检查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特征。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生长激素值明显降低或测不出,但由于生长激素的释放呈脉冲性,且其正常机值仅0—5μg/L,度不能依靠此值作出诊断,必须作兴奋试验包括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精氨酸兴奋试验、左旋多巴兴奋试验、可乐定兴奋试验等,本病患者兴奋后血清生长激素无明显升高(常低于5μg/L)而正常人则可超过10μg/L,有时受试者对一种兴奋试验不起反应,而对另一种兴奋试验反应正常,因此为明确本病诊断,需选作两种以上兴奋试验,为了鉴别特发性生长激素峰超过5μg/L者为下丘脑性,低于5μg/L者为垂体性,但严重生长激素缺乏时,一次生长激素释放素缺乏性侏儒症患者血清生长介素(主要是生长介素C,也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降低,故生长介素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确诊后,尚须进一步寻找致病原因。应作视野检查、蝶鞍X线摄片等,必要时可作CT、磁共振等以除外垂体瘤。特发性者临床上无明显原因可找到。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