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在中国人群中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我院在2002年4月至2004年ll月48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检出MC46例,检出率9.6‰。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C的认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病例

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经电子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MC。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35~7O岁,平均56.5岁,35~45岁5例,46~65岁20例,60岁以上21例。临床表现:便秘30例,便秘与腹泻交替5例,大便带血ll例。26例便秘患者有服用果导片麻仁软胶囊排毒养颜胶囊,5例服用保肾丸,其余患者偶尔服用泻药,用药时间为3个月至4年。  

MC的诊断标准

①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

组织学检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索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便秘的诊断标准

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

①1/4以上时间有排便时费力;②1/4以上时间粪便呈团块或硬结;③1/4以上时问有排便不尽感;④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③1/4以上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⑥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3次。  

检查方法

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息肉恶变。目前认为,M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

25%硫酸镁口服清肠,使用Pentex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全部检查者均插镜至末端回肠。仔细观察各肠段黏膜,于病变处取活检,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

(1)内镜检查分类: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在结肠,其中全结肠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4例,左半结肠2例。伴有结肠息肉10例,病理为腺瘤

(2)病理学检查:病理显示肠固有膜水肿,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色素颗粒,散在或成簇出现,黑色素染色阳性。  

讨论

MC与泻剂的关系

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现象,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为MC,1928年Bartle提出了MC的发生与患者服用蒽醌类药物有关。他可累及整个结肠,包括阑尾,但不累及回肠,其尸检发现率约为0.25%~5.3%。便秘后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类药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这类药物导致MC的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索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的残余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层,形成脂褐索或其他色素,随着剂量增加,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典型的MC。我院的资料表明30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泻剂史,支持以上观点。因此,在预防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蒽酣类泻药,已用者应逐渐停止使用,必要时可加用全胃肠动力药。  

MC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据文献报道,多数作者认为MC与年龄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且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内张琴等认为,MC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也不同,60岁以上占64.6%。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MC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同时特别要注意中、老年便秘患者;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尽量少用蒽醌类药,以防止MC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人们对于便秘的知识比较匮乏,不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而是盲目的服用各种所谓的清肠药,也会导致MC的发生。  

MC与肠癌和结肠息肉的关系

MC患者易伴发和息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5.9%伴有MC,或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癌变。资料显示:46例中有10例伴腺瘤,提示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其有无因果关系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但MC常伴发腺瘤是共同看法,长期反复刺激可能使其发生癌变。因此,在发现MC的同时也要警惕肠癌的存在,应进行定期肠镜检查随访。  

MC有关的其他因素

尽管长期使用泻药在MC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MC患者都与应用泻药有关。国外Darrell等曾报道2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合并MC,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8例。18例中有15例(83.3%)的患者未服用泻药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泻药之外的另一导致色索沉着的原因。另外国内祁小鸣报道8例慢性腹泻患者合并MC,故慢性腹泻是否为发病因素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常见人群

结肠黑变最常见于两类人群

第一,近年来不少年轻女性为了追求美容效果,或者盲目减肥,长时间服用含有大黄类物质的胶囊,这些胶囊中含有一种叫做蒽醌环的成分,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及倾化性,且可损害肠黏膜上皮细胞,尤其是对隐窝部位上皮细胞的损害。使上皮细胞变性,细胞核固缩,最后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一部分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还有部分退行性变的结肠上皮细胞,其膜性结构及崩解产物形成所谓脱落小体陷入黏膜固有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脂褐素,而形成黑变病。

另一种人群就是习惯性便秘的患者,经常服用通便茶或者有类似作用的药物,也会导致黑色素的沉积,形成病变。不过,已发生结肠黑变病的患者也不必惊慌,因为黑变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长时间黑色素沉积的结果,并且黑变病在停止服用这类药物之后可以逐渐消退。

因此,建议女性朋友们科学减肥和美容,便秘患者除了定量吃一些医生开出的通便药物之外,可以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达到通便的效果,另外,平时注意多运动,这也对通便有很好的作用。  

结肠黑变病的饮食疗法

(1)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l杯,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饮.适用于热秘.

(2)黄芪玉竹兔肉: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适量,加水煮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便秘.

(3)首乌红枣粥:何首乌3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何首乌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粳米共煮煮粥,粥成人冰糖,溶化后服食.适用于血虚便燥.

(4)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适用于阳虚冷秘.

(5)鸡薯羹:鲜白毛鸡矢藤15克~30克,白芯番薯200克(切细),煎水,加适量片糖服用.

(6)黄芪笋鱼汤:黄芪10克~20克,党参15克~30克,黑芝麻12克~24克(布裹),玉竹15克~30克, 陈皮5克,笋壳鱼100克~150克,煲汤.适用鱼气虚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秘.

(7)将橘皮洗净:切细丝,加白糖,蜂蜜适量,煮沸,冷却,每次汤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经常喝点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8)雪耳大枣汤:雪耳10克,大枣15枚,冰糖适量,隔水炖1小时后服食.适用于便结难解,头晕心悸,面色黄苍白者.  

结肠变黑是什么原因?

结肠变黑是什么原因?肛肠专家介绍说,通俗的来说,结肠变黑就是大肠的黏膜变黑了,这是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但是,由于黑变的肠黏膜比正常的黏膜容易发生腺瘤性息肉和癌变。所以,结肠变黑也是被当做是癌变前的症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结肠变黑是什么原因?肛肠专家介绍说结肠变黑的发病习惯与习惯性便秘后长期使用泻剂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由于人们对于便秘的问题缺乏很多足够的重视,很少到医院寻求诊治,而更多的患者是选择盲目的使用各种排毒、清肠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数都含有泻剂,长期使用,就形成了结肠变黑。

肛肠专家介绍说,对于清肠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排便习惯。在饮食上要多吃粗纤维的食物,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的有益菌群也是调节肠道功能的一个好方法,市场上出售的含双歧杆菌的饮料可适当摄取。低聚糖也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含低聚糖较为丰富的食品有:大豆及其制品,大蒜、葱头等也都含有低聚糖。另外,清晨一杯淡盐水,睡前顺时针按摩腹部,也都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便。对于较顽固的便秘,应寻求胃肠专科医生的帮助,检查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以求对症治疗,在达到便秘治疗目的的同时,避免引发其他副作用

最后,肛肠专家还提醒说,已经出现了结肠变黑的情况患者也不要过于的紧张。正确的办法就是要停止服用泻剂,回归正常良好的清肠方法,并且要到专业的肛肠医院寻求帮助,使结肠黏膜黑色素素沉着将不再加深,也可能逐渐消退直至恢复正常,从而避免或减少进一步的病变发展。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结肠黑变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结肠黑变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