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痧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痧.jpg

风痧又名“风疹”,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本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认为本病无关紧要,但是近年来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导。如果孕妇感染风疹,将全严重损害胎儿,儿童成人均可发病。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疹、隐疹认为系感受风热时邪,发于肤表所致。

病因

西医病因

风疹病毒为RNA病毒,属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是仅限于人类感染的病毒,电镜下多呈球形,直径50~70nm,内有30nm的核心,包膜厚8nm,其表面有很多5~6nm向外突起的结构,含血凝素,病毒颗粒由RNA和一种壳体(衣壳)蛋白(C)和三种包膜蛋白(E1,E2a与E2b)组成,E1和E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风疹病毒仅一个血清型,与披膜病毒科的60多种病毒无抗原交叉,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引起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鸡,鸽,鹅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仿,甲醛,氯化铯,去氧胆酸钠等均敏感,pH<6.8和>8.1均不易生长,pH<3.0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56℃ 30min,37℃ 1.5h均可将其杀死,4℃保存不稳定,在-60~-70℃可保持活力3个月,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个月。

中医病因认识

感受风热时邪,发于肤表所致。

预防

1、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2、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3、免疫球蛋白预防风疹的效果至今尚不肯定。

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先天性风痧,优生优育。

常见症状

1.获得性风疹(或自然感染的风疹)

潜伏期平均18天(14~21天)。

(1)前驱期:较短暂,约1~2天,症状亦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出血、牙龈肿胀等,部分患者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黏膜光滑,无充血及科氏斑,一般说来,婴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2)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丘疹,直径为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 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少数患者出疹呈出血性,同时全身伴出血倾向,出疹期常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就已发生,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常需数周以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 无皮疹性风疹:风疹患者可以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不出皮疹,也可以在感染风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显性感染和无皮疹的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致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此差距至1岁时往往还不能纠正,此类患婴易有多种畸形,有谓新生儿先天畸形中5%以上由于先天性风疹所致,先天畸形或疾病常见者有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神经性耳聋、前庭损害、中耳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间质肺炎、巨细胞肺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从先天性风疹患儿的咽部、血、尿、脑脊液内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阳性率以1岁内为高,也有报告经先天感染后,风疹病毒于脑组织内持续存在在达12年,而引起进行性风疹全脑炎,多数先天性风疹患儿于出生时即具临时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到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1岁以后出现的畸形可有耳聋,精神动作异常,语言障碍,骨骼畸形等,因此对有先天性风疹和可能的小儿自出生后需随访至2~3年或3~4年,国外有报道在一次风疹大流行期中出生的4005例新生儿经病毒分离或血清检查证明先天性风疹>2%(当地平时新生儿中只0.1%为先天性风疹),此4005例中68%为亚临床型,在新生儿时期无畸形或缺陷症状,但其中71%在生后头5年内的随访中,在不同时期陆续出现上述各种不同的先天性风疹病症,可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风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我国近年也有报道在825例早孕妇女中,查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占1.44%,其胎儿血风疹IgM阳性率占孕妇感染的62.5%。

临床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特异性风疹抗体IgM有诊断意义,如果在新生儿期考虑先天性风疹时最好同时检测母亲和婴儿的标本,并作动态观察以判断新生儿期的感染指标是来自母体的被动获得性抗体时,风疹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随访中风疹抗体逐渐升高即为婴儿已被感染,为此最好多观察几项指标。

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

诊断鉴别

风痧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表2),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ECHO)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之症状。

并发症

风疹一般症状多轻,并发症少,仅少数病人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或心肌炎、胰腺炎、肝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等,较重者有下述几种:

(一)脑炎少见,发病率为1∶6000,主要见于小儿,一般发生于出疹后1~7天,有头痛、嗜睡、呕吐、复视、颈部强直、昏迷、惊厥、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脑脊液的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程比较短,多数患者于3~7天后自愈,少数可留后遗症,也可有慢性进行性全脑炎,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于1993年风疹流行高峰时收住院的风疹患儿中86%并发脑炎,有7例重症昏迷,病程虽然较长但经治疗均痊愈。

(二)心肌炎患者诉胸闷、心悸、头晕、萎软、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多于1或2周内恢复,可与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同时存在。

(三)关节炎主要见于成年人,特别是妇女患者,我国已有儿童风疹性关节炎的报道,发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系病毒直接侵袭关节腔或免疫反应所致,出疹期间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红、肿、痛、关节腔积液内含单核细胞,有时数个关节相继肿痛,类似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但多数能在2~30天内自行消失。

(四)出血倾向少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后突然出血,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呕血便血、血尿,多数在1~2周内自行缓解,少数病人颅内出血可引起死亡。

(五)其他可有肝,肾功能异常。

治疗

西医治疗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0.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中医治疗

治疗本病时,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欲服汤药可分两型辨证治疗。

1、邪袭肺卫型

症状:发热、恶风、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及四肢,分布均匀不密集、细小2~3天消退,有搔痒感。并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白。

验方:金银花10g、连翘15g、竹叶6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3g、荆芥5g、薄荷5g、豆豉6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2、邪毒炽盛型

症状:高热、口渴、心烦、疹点密集、疹色鲜红或暗紫,皮肤搔痒较甚,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

验方:连翘15g、黄连3g、地丁l0g、桑叶l0g、菊花l0g、薄荷6g、牛蒡子6g、蝉衣3g、赤芍6g、红花3g、芦根l0g、瓜蒌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3、较轻的风疹,可以用银花l0g、板蓝根15g、甘草3g、煎汤代茶饮。或用芦根30g、竹叶15g、煎水代茶饮。如果搔痒症状明显的可用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3g、煎水代茶饮。

4、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用于风痧出疹皮肤瘙痒者。

5、地肤子蚕沙、花椒叶、藿香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用于疹出皮肤瘙痒者。

6、花生油50g,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瘙痒处,有止痒作用。

护理

1、飞沫隔离,隔离期为出疹前1周至出疹后1周。病房内加强通风,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饮食护理宜给予多种维生素,富于营养宜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3、病情观察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注意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观察皮疹的变化,出疹期应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

4、皮肤护理衣着宽大柔软;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浴一次,忌用肥皂;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勤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

5、发热护理病人多仅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药,可控制室温、多饮水。若有高热,可服用退热药物,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注意皮肤和口腔的清洁卫生。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饮食适宜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禁忌

1、不要吃甜食。   

2、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3、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模板:传染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风痧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风痧》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