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睑板腺囊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霰粒肿.jpg

霰粒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其临床特点为眼部不适感、白色泡沫状分泌物、睑结膜轻度充血或充血不明显。、异物感、晚间或阅读时加重;睑结膜充血轻,眦部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慢性结膜炎,是一种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炎症,可伴细菌感染慢性结膜炎,为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不良环境的刺激、眼病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病因

西医病因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最终导致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睑缘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

是一种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炎症,最初是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巨细胞和大量纤维性组织因受压而形成囊壁,中央部组织逐渐退化形成胶样物质,甚至液化。

中医病因认识

一、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烁津液,变生疮疡,发为本病。

二、过食辛辣炙赙,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凝滞,局部化热酿脓。

三、余邪未尽,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预防

霰粒肿是因为睑板腺(麦氏腺)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而一般来说,霰粒肿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息息相关,如果皮肤特别油腻的人就比较容易发生,预防的方法:保持眼睛周围的清洁。

注意事项

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

常见症状

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则在形成上与内麦粒肿很难区别。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5、当有继发感发生时,即可形成内麦粒肿。

6、老年患者,特别是术后反复发作,应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验,以排除睑板腺的可能。

临床检查

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皮肤表面无红肿和压痛。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老年患者,特别是术后反复发作者,应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验,以排除睑板腺的可能。

诊断鉴别

诊断

1、无自觉症状,睑皮下有结节隆起,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翻转眼睑,正对囊肿处之结膜而呈紫红色或灰白色(囊肿可自结膜面穿破,露出肉芽组织)。

2、反复发作者,应行病理检查,与睑板腺鉴别。

睑缘炎,蜂窝织炎,化脓性肉芽肿,眼睑肿瘤(如果复发性睑板腺囊肿应特别注意排除皮脂腺癌)。

并发症

可伴细菌感染慢性结膜炎,为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不良环境的刺激、眼病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临床特点为眼部不适感、白色泡沫状分泌物、睑结膜轻度充血或充血不明显。、异物感、晚间或阅读时加重;睑结膜充血轻,眦部白色泡沫状分泌物。

治疗

西医治疗

1、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

2、在囊肿周围或囊肿内注射强的松龙0.3~0.5ml,可以促进吸收,获到良好的效果。   

3、手术治疗:小的囊肿,无需治疗,大的霰粒肿,可作手术摘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切口于睑结膜面,取垂直方向,肉芽组织突出于结膜面时,应同时剪除。

中医治疗

一、内治

(一)风热外袭

[主证]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与热邪皆能作痒,风胜、热胜亦皆致肿。今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故胞睑红肿而痒。所见全身症,均为风热袭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本方以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本病初起证偏风重者,可加桑叶菊花;证偏热重者,可去荆芥豆豉,加黄连黄芩以助清热解毒。

(二)热毒上攻

[主证]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

[证候分析]脾胃蕴热,积久热毒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赤掀痛。

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清胃散加减。方中石膏、炒山栀清脾胃积热,黄连泻火解毒,防风助散伏火,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藿香理气,当归和血,二药调和营卫,升麻清热解毒,引药入阳明,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若有便秘可加大黄芒硝;口渴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且有助于消肿排脓。

(三)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

[主证]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证候分析]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由于正气虚,邪气不盛,故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方中以石膏栀子黄芩清脾胃积热,为主药;防风薄荷升麻助主药发散郁伏之火;赤芍凉血,散血分瘀热;枳壳藿香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振复脾胃气机。诸药合用,共收泻脾伏火,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为基础,酌加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等,健脾益气,和血消滞,配伍解毒排脓之晶,使其标本兼顾,以收扶正祛邪之功。

二、外治

(一)未酿脓者,局部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或用紫金锭磨汁,频涂患部皮肤,消肿止痛。

(二)已成脓者,当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不可伤及睑缘,但宜稍大,以利脓液排流。

三、针法

(一)针刺法常用穴:攒竹睛明丝竹空瞳子寥阳白鱼腰、四白、承泣、合谷列缺外关等。一般针眼生于上睑近睑弦靠内眦部,可取攒竹、睛明穴;靠外眦部可取丝竹空、瞳子髅穴;在中间,可取阳白、鱼腰穴;在下睑可取四白承泣穴。同时配合远端取穴,如合谷(必用)、列缺、外关等。但需注意,眼部取穴应在小疖红肿区以外。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二)针挑法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肤面,找出红点一个或数个,若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消毒后,用毫针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

护理

1.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不用脏东西擦眼。

2.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增加睡眠。

3.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烧烤和有刺激性食物,忌偏食。

4.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及时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

5.如果反复发作,平时可以用干净手按摩局部眼皮及眼眶,保持眼皮上的腺体的导管通畅,促进其分泌物的排出,并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多吃些对眼睛有好处的食物,像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海产品。少吃甜食。吃动物的肝脏,喝菊花茶和绿茶对眼睛有好处。清淡饮食,不宜进食酒、刺激性及坚硬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洗头时要避免污水流入眼内。

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 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霰粒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霰粒肿》经典原文。